問題教學法在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問題教學法在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隨著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日益受到關注,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更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法,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嘗試學會質疑學會探究,最後達到教學目的這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因此應該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廣泛應用。本文從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問題教學法的優勢談起,並舉例說明了課堂上應如何正確運用問題教學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古典詩歌教學;優勢

  一、問題教學法的簡介以及古典詩歌教學的重要意義

  隨著日前教育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古典詩歌教學更加應該予以關注,課堂上古典詩歌教學的質量關係到學生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不但能夠豐富知識,增強底蘊,更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信心,因此,有必要在古典詩歌的課堂上採取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化素質。

  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改革。具體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的學習方式,它是以學生的自覺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圍繞研究專題進行的,它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在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也體現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同時,“問題教學法”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有益探索。“問題教學法”能創設一種有助於探索研究的開放的情景和途徑,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主動地探索、加工處理資訊並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筆者認為,問題式教學法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方法問題式教學法它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法,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積極思

  維大膽嘗試學會質疑學會探究,最後達到教學目的這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因此應該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廣泛應用,甚至應該成為教學方法中的主力,原因有三:

  問題是教育的源頭

  眾所周知,當我們對一門學科的問題逐漸清晰最後形成體系的時候,這個學科才會正式成立,逐漸的走向科學化。因此,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可以用問題來進行梳理和展開。這樣我們會發現,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很多存在爭議的問題都是源自一個模糊不清的定義和評價標準,只要我們抓住學習中的核心問題,對其進行系統的、長期的、紮實的訓練,不是一般地複製知識,而是再現知識的生成軌跡,感受知識生成的熱情、茫然和發現的衝動。教育的過程也不是為了傳承知識,更應建構知識的生成方法、過程與價值,而任何知識的生成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與教育天生有著不解之緣,所以問題是教育之源。

  問題是思維的核心

  每當人在面臨著問題,為處理這個問題而產生的一系列認知加工活動。因此,問題是對自我的拷問。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問題,會怎麼樣?它就會灌輸和強制記憶一種現成的'結論。所有的問題解決雖然有規律可循,但總包含著思維主體的個性。李白有沒有個性,蘇軾有沒有個性,李白為什麼會不可一世,東坡為什麼會瀟灑曠達?因為他們發現了問題,且這個問題必須以遺世而獨立的姿態去對待才能凸顯其價值。一個人為什麼會沒有鮮明的個性呢?因為他認同別人,那他就不會發現問題,不會去質疑別人、拷問自己。因此,鑄就學生的個性,就必須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使其精神上趨於成熟、理性。問題是知識的大門,是智慧的鑰匙,是思維的火把,所以作為傳遞人類文明的教育而言,問題是一切教育的原點。

  問題是教學的資源

  沒有問題,就沒有富有價值的思考,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育是透過問題才收穫了需要學習的資源。所謂問題,就是指此在狀態向彼在狀態飛躍的思維契機;所謂問題解決,就是指我們獲得了由此及彼的程式、方法和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解決重在尋找方法。怎樣在課堂上尋找方法呢?我們必須發現和利用課堂的優勢,這就是課堂裡的諸多思維個體以及這些個體之間透過對話而形成頭腦風暴並最終將會帶來的無窮的方法空間。所以課堂上組織對話,是解決問題最具可能性的途徑之源。人類從來都沒有停止思考求知的步伐,所以問題總是會紛至沓來。問題是課堂教學的資源,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更有價值,因為它將成為下一節課的教學資源;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越多,說明課堂教學的資源越豐富,空間越廣闊,這將使古典詩歌教學課堂教學魅力充窮、意猶未盡。

  二、如何發揮問題教學法在古典詩歌教學中的優勢

  關鍵詞一深刻

  選擇問題要深刻。上一堂課,就像下一盤圍棋,要儘可能地拓寬其藝術空間,當然也要適度,因為課堂只有45分鐘,為此要精心選擇教學的"點"。在一堂古典詩歌鑑賞課堂上,會遇到很多問題,會有很多看問題的視角,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這堂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然後用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學生最需解決的問題跟進,這樣便於教學評價與檢測,使詩歌鑑賞獲得清楚的“深刻感”。

  關鍵詞二豐富

  解決問題的過程要豐富多彩。"點"選擇好了,接下來就是要將點演繹成線、面與體,使之成為一個豐富而具體的點。事實上也就是對第一部分提出的"問題"採取行動的思維和實踐過程,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將學生解決不了難題,將其拆散;如果學生糾纏於雜亂的問題無以自拔,我們就適時將其歸併。這樣做會使課堂充滿大開大合、能屈能伸的“張力感”。其次,課堂中的問題很多,但會在不同的教學時間內提出,我們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契機對他們各個擊破,使課堂獲得張弛有道的“節奏感”。最後,由於課堂中問題的思維質量是不等同的,這樣會引起的教學效益相差甚遠,所以我們要果敢地抓住那些富有思維價值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在關鍵處濃墨重彩地組織教學。

  關鍵詞三層次

  問題鏈的構建要有層次感。層次就是在選好點之後,如何排列成線,使之成為一個教學的思路和線索,絲絲入扣,環環相連,使課堂結構顯得很緊湊,環節學生的審美疲勞,一堂課的成功離不開有意味的形式——獨特的秩序感。這種秩序感當中最重要的又是層次感,層次感可以使得秩序擺脫平鋪直敘、平淡無奇的生活語境。

  三、以唐詩鑑賞為例,介紹如何在課堂上運用問題教學法

  (一)老師恰當的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既是紐帶,也是標誌。課堂中的問題討論應該是圍繞問題進行的討論。課堂中的問答,應該是猜想、論證與演繹。課堂行為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過程。沒有問題就沒有課堂。然而,問題究竟應該由誰提出呢?由老師提出還是由學生提出?由學生提出勝過由師生互動提出,由師生互動提出勝過由教師提出,由教師提出勝過不提出。當然,這裡有一個預設與生成的關係,筆者強調教師必須預設課堂最有價值的問題,但必須透過學生生成出來,這不是埋伏設套讓學生鑽,而是"控制是為了飛得更高"。因此,要求教師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比如;在鑑賞唐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交通和通訊都已很發達的今天,每當朋友分手的時候,可以理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心情,但是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唐代,山的那邊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天各一方的朋友是不肯能“若比鄰”的,而初唐的王勃為什麼能有這樣的胸襟和氣魄,說出如此樂觀自信的詩句?老師讓學生自己找出一系列古人描寫送別的詩詞,甚至可以選擇當代的流行歌曲,讓同學們說出每一個送別詩詞或歌曲中分別表達的情懷,讓同學們發現其中感情的異同,引導他們思考為什麼一樣是送別,會產生如此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比如:王勃的詩和我們熟悉的歌曲《送別》,李白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當代歌星白雪的通俗歌曲《久別的人》。就會很容易發現其中感情基調的不同。

  (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答案中,老師歸納和總結出問題解決的方向和主次

  學生尋找問題答案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回答一定會五花八門。但是,在這些五花八門的答案中,一定可以理清思路,分出主次,概括出回答問題的方向。就上述問題,也許同學們會介紹出王勃該詩的寫作背景、寫給誰?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寫的?王勃是何許人?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和生平故事?對文學有怎樣的貢獻?等等,圍繞作者本人生活年代,同學們會找到各種各樣的資料。這時候,老師應該協助同學們將這些問題歸納總結,課堂的張力感和節奏感在這個時候能更好的發揮出來。追問關鍵性的問題,將次要的作為簡單瞭解帶過。如果哪位同學在談到唐朝社會的精神風貌和整個唐代寬容大氣的文化氣度時,應該讓學生多舉例,詳細說明唐朝與別的朝代在文化氛圍上的區別,為什麼詩會在唐代取得繁榮,而不是其他朝代?為什麼初唐時候的王勃會認為朋友分離也如同在身邊一樣,你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相信自己與最親愛的朋友分別之後,自信樂觀的心情會勝於離別的哀傷。答案當然是大家都健康的、好好的活著,不會有什麼災難降臨,不會有戰爭發生,不會有疾病臨到,不會有潦倒貧困的現象出現等等。這樣的追問,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思考王勃生活的初唐是個怎樣的朝代,為什麼會讓生活在裡面的百姓能如此心胸開闊,朝氣蓬勃,對生活抱有如此樂觀開朗的心態。這樣學生會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中,發現社會背景對詩人心態的影響,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詩人獨特的性格個性決定的。這樣,就使問題解決得到篩選,最後確定了詩歌鑑賞的方法和方向。即瞭解寫作背景的同時。瞭解詩人的性格個性。這兩個原因主要決定了詩人的寫作風格、視角、人生見解和審美情趣。

  結語:問題式教學法能夠讓老師和同學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篩選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問題教學的最大的成功之處,是發現了新的有價值的問題並且找到追蹤答案的思路。同時,也能使老師發現了新問題,教學相長。"專業能力的培養是不斷提升的問題解決過程,學習者在此期間,對自己的任務連續不斷地重新思考和定義。”

  參考文獻:

  [1]張奇譯.《問題解決心理學》[英]S.LanRobertson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9.

  [2]範瑋譯.《問題解決的教與學——一種跨學科協作學習的方法》[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