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象棋

[拼音]:Afuhan Kang Ying Zhanzheng

[英文]:Afghan Wars of Resistance against Britain

19~20世紀初阿富汙人民抗擊英國入侵、維護民族獨立的戰爭。亦稱英阿戰爭。阿富汙是18世紀中葉形成的多民族的大地主和封建貴族專政的伊斯蘭國家,戰略地位重要,是19世紀英、俄爭奪的物件之一。沙俄視阿富汙為其南下印度洋的戰略跳板,英國則視阿富汙為維護英屬印度北方統治的屏障。阿富汙依靠各部族武裝和廣大人民的支援,勝利地抗擊了英軍的入侵。

第一次阿富汙抗英戰爭 (1838~1842)

1838年秋,英國糾集萬餘侵略軍,挾持傀儡沙·舒加,從博蘭山口入侵阿富汙西南部,並在東南部開伯爾山口實施輔助突擊。翌年4~8月,英軍相繼攻佔坎大哈、加茲尼和首都喀布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汙北逃,英國殖民者將沙·舒加扶上王位。阿愛國人民展開了廣泛的抗英游擊戰。1841年11月,喀布林人民舉行起義,給英軍以沉重打擊,奪回喀布林。翌年,英被迫撤軍,傀儡沙·舒加被處死,多斯特·穆罕默德汙復位。翌年秋,英軍對阿進行報復,從東部和南部對喀布林發動鉗形攻勢,重佔喀布林。阿人民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同年冬,英侵略軍被迫撤離阿領土,沿途遭到阿游擊隊的截擊,其後衛部隊被殲滅。英第一次侵阿戰爭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阿富汙抗英戰爭(1878~1880)

第一次阿富汙抗英戰爭以後,多斯特·穆罕默德汙的兒子希爾·阿里汙繼承王位。採取接近沙俄疏遠英國的政策,於1878年7月與俄國結盟,拒絕英國使節進入阿富汙。同年11月,英軍 3.6萬人分三路入侵阿富汙,穿過開伯爾、古勒姆、博蘭山口,1879年1月,攻佔坎大哈,進逼喀布林。希爾·阿里汙逃亡,不久死去。其子耶古卜汙繼承王位,同年5月26日與英簽訂《甘達馬克條約》,阿富汙淪為英國的附屬國。阿人民不甘屈服,同年9月舉行喀布林起義,殺死英駐喀布林總督。12月,10萬起義大軍在謝爾布林包圍英軍。1880年7月,阿軍在邁萬德之戰中擊潰英軍1個旅。阿人民的英勇抗擊,迫使英國殖民者放棄霸佔阿富汙的企圖,於同年9月締結妥協協定,准許阿內政自由,外交則由英控制。1881年英軍撤出阿富汙。

第三次阿富汙抗英戰爭(1919)

1919年2月阿曼諾拉汙繼承王位。他不滿英對阿的統治,宣佈阿獨立。5月3日英軍入侵阿富汙。阿正規軍 4萬人分三路在開伯爾、瓦濟里斯坦和坎大哈三個方向英勇抗擊英侵略軍,並在瓦濟里斯坦方向打敗英軍,包圍塔勒要塞。同時,阿印邊境普什圖族抗英起義此起彼伏,印度的反英民族解放運動也不斷高漲,英國陷入窘境,被迫放棄繼續侵阿作戰計劃。同年8月在拉瓦爾品第草簽和約。1921年正式簽訂條約,英國承認阿富汙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