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何集

[拼音]:toujixing huobi xuqiu

[英文]:speculative demand for money

人們為避免因未來市場利率以及證券行市的不確定而造成資產損失或為增加資產盈溢,通過及時調整資產結構以謀求投資機會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概念是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首先提出的。

社會公眾對於其暫存的資產,可以用貨幣形式,也可以用有價證券形式儲存。除必備的交易性(含預防性)貨幣持有外,對其餘資產持有的選擇,人們著重從爭取盈利或避免損失的原則來加以把握。當現行利率過高時,人們預期利率會下跌,便放棄貨幣而持有債券,即減少貨幣需求,這樣不僅可以獲得較高的債券收益,而且當以後利率下跌時還會因債券升值獲得額外的資本盈溢。當現行利率過低時,人們預期利率會反彈,便放棄債券而持有貨幣,即增加貨幣需要量,這樣可使收益損失和風險降至最低。因此,投機性貨幣需求是利率的反函式,同利率的高低呈反方向變動。以L3代表投機性貨幣需求,i代表利率水平,其函式式可表述為:

投機性貨幣需求還可能有兩種極端形式:

(1)當利率高到一定限度時,投機性貨幣需求為零,人們相信利率非下降不可,債券價格不會降得更低,而且現行的高利率將抵消任何可能產生的資產損失,這時,任何人都願意持有債券。

(2)當利率低到一定限度時投機性貨幣需求將無限大,人們認為利率不會再降,債券價格不會再提高,這時,任何人都只願意持有貨幣。如果保留債券,利率上升便要蒙受資產損失,因而,在這一利率水平上,無論貨幣供給多少,都會被全部吸收,貨幣政策無效。這就是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

凱恩斯在提出並分析投機性貨幣需求時,所考慮的可選擇資產主要是有風險的債券和無風險的貨幣。美國經濟學家J.託賓對此提出了資產選擇理論, 用多元資產和投資都逃避風險的行為作了進一步的解釋。託賓提出,為了逃避風險,人們將在安全資產、貨幣與風險資產、盈利性資產三者之間進行選擇,根據各種資產的收益和風險的比較來確定其資產結構。最佳的資產結構應是該資產結構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風險)。託賓從持幣者(投資者)避免風險的動機引出投機性貨幣需求與利率的反函式關係。凱恩斯的理論著重在流動性與不完全流動性之間的選擇,選擇結果較為單一(貨幣或債券)。託賓的理論著重在收益性與風險性的均衡,選擇結果更為多樣化也較符合實際,因此,託賓的資產選擇理論是對流動偏好理論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