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消器材

[拼音]:Gui Xian Hanmu

廣西貴縣在漢代鬱林郡郡治布山縣境內,漢墓很多。墓上多有墳丘。西漢時期流行土坑墓和木槨墓,東漢出現磚室墓。比較大的墓有墓道。個別大型木槨墓,在槨室下有殉葬坑,並在墓室外另設車馬坑。隨葬品有陶器、銅器、鐵器、金銀器、玉石器、竹木器和漆器等。在東漢後期的墓中,還出土不少早期的青瓷器。

197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發掘的羅泊灣 1號墓,是一座有代表性的西漢前期木槨墓。該墓槨室前接斜坡墓道。槨室結構複雜,用木板分隔成前、中、後3室,前室和中室又各隔成3部分,後室隔成6部分。共有漆棺3具,屍骨已朽,可能是夫婦或親子合葬。在槨室底板下,有7個殉葬坑和兩個器物坑。殉葬坑中各置木棺1具,骸骨儲存完好,經鑑定, 1具為男性,其餘都是女性,年齡在13~26歲之間,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樂舞伎或近身侍從。這種殉人現象在當時的中原地區已不存在。槨室早年被盜,而器物坑儲存完好。坑內埋藏銅器、鐵器等物。另外在墓道東側有一長方形車馬坑,內有銅車馬器30多件。

墓內共出隨葬品1000餘件。一部分器物如銅鍅、銅壺、銅匜、Ⅱ式銅鼎等,形制與中原地區出土的相同,有的可能是從中原來的。另一部分如銅鼓、銅鐘、銅桶、Ⅰ式銅鼎等、造型富有地方特色,應是當地所造。陶器紋飾有拍印幾何紋、刻劃水波紋和錐刺篦紋等,地方色彩濃厚。許多漆耳杯底部烙印“布山”二字,也是當地產品。所出木牘《從器志》,是一份隨葬品清單,對研究西漢時期南方的葬制有一定的價值。該墓有些隨葬器物具有戰國晚期和秦代的風格,有些陶器和廣東地區西漢初期墓所出的同類器物相似,墓主可能是西漢初年嶺南割據政權南越的高階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