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屏(1780~1859)
[拼音]:Fulanke
[英文]:Иван Яковлевич Франко (1856~1916)
烏克蘭作家、詩人。生於西烏克蘭加利西亞一個農村鐵匠的家庭。小時能背誦謝甫琴科的全部詩歌作品,並深受其影響。中學時開始寫詩,在利沃夫大學求學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歌謠和故事》(1876),後又出版了以鮑里斯拉夫地方石油工人生活為題材的《鮑里斯拉夫短篇小說集》(1877)。這時他受了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積極參加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運動,1877至1899年間曾因宣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參加工人運動和反對奧匈帝國的統治,三次被捕入獄。1887年出版了著名的詩集《高峰和低地》,其中《鑿石工人》(1876)和《頌歌》(《永生的革命家》,1880)兩詩最為有名。19世紀80和90年代,他成為西烏克蘭文學和社會活動的重要代表人物。1904年曾在《俄羅斯春天的氣息》一文中歡呼即將到來的1905年俄國革命。1908年因病手腳癱瘓,但仍然繼續寫作和從事文學史的研究,直至逝世。
弗蘭科著作豐富, 在 40多年的創作活動中有將近5,000 篇作品。散文方面有小說《鮑里斯拉夫在笑》(1880~1882)、中篇小說《查哈爾·別爾庫特》(1883)等作品。詩歌方面有詩集《落葉》(1896)、《我的箴言》(1898)和長詩《摩西》(1905)等。戲劇作品有《被竊取的幸福》(1891)。他也是翻譯家、文學史家和文藝批評家。他認為文學應該是現實主義的、民族的和人民的,應該為人民服務,這成為他一生從事文學活動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