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目
[拼音]:ziran baohuqu
[英文]:nature reserve
需要加以特殊保護而劃定的各類自然地域。這些地域包括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動植物天然分佈區、獨特的自然景觀、有科學價值的自然歷史遺蹟,以及重要的自然風景區和水源涵養區等。
意義
建立自然保護區不是無條件地保持自然生態系統或恢復天然的原始狀態,而是積極的有控制的保護、永續利用、恢復和改善自然環境。單純強調開發利用或保護都是片面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必須全面考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把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結合起來。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的、瀕危的生物物種常常是自然保護區建立的首要目標。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意義在於:
(1)提供自然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為研究自然環境變化的客觀規律及其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後果提供評價依據,也為優化人類自然環境指明途徑;
(2)作為生物物種及其群體的自然貯存庫,特別是稀有的或瀕危的生物物種,為探索人類未來的需要提供基本資料;
(3)作為生態系統和生物物種永續利用的天然實驗室、環境監測和各種定位試驗的研究場所;
(4)對於穩定自然環境結構、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和保持良性生態迴圈等起著積極作用;
(5)作為普及科學知識、宣傳教育和發展旅遊事業的重要場所。
產生與發展
1872年,美國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見彩圖)。
此,自然保護區工作開始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1948年,由各國政府、非官方機構、科學工作者及其他自然資源保護專家聯合組成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IUCN),其宗旨是促進對生物資源的保護及持續性的資源運用,密切注視世界各地生態系統和生物種類情況,制訂策略性和綱領性的自然資源保護行動計劃,促使和協助各國政府及有關團體採取合作行動。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成立。翌年,在開展國際生物計劃中,成立了陸地群落保護部(CP),負責組織和協調國際間自然保護區研究工作。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曾先後撥款資助130多個國家進行2000多個保護自然的專案,並促使有關方面關注自然環境受嚴重破壞的情況,採取適當措施來應付自然保護的需要,以保護地球上生物必不可少的自然環境和生態過程。197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成立,其任務是掌握世界環境狀況,確保各國政府對不斷湧現的國際性環境問題給予適當重視,為現代人及其後代的利益保護自然環境。同時,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的“人與生物圈”計劃提出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生物圈保護區網,到80年代初已有40多個國家提出近180個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在100萬平方公里以上,其中大部分屬於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1980年3月5日,中、日、美、英、法、蘇等30多個國家同時在各自的首都公佈了《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標誌著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已進入全球性行動的新時代,自然保護成為世界性建設的重要部分。
中國系統地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1956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以後,在雲南西雙版納、內蒙古大興安嶺、吉林長白山、廣西花坪、湖南莽山、四川王朗等地建立了一批保護各種型別的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1980年1月,長白山、臥龍和鼎湖山自然保護區(見彩圖)正式參加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的自然保護區網。同年,中國以環境科學學會名義參加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同盟。1983年在新疆建立了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面積為4.5萬平方公里,以高寒荒漠野生動物野驢、野犛牛等為主要保護物件。至1985年底,中國的自然保護區有333個,總面積約19.33萬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和野生動物型別的保護區329個,屬於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有30個。至1988年底,中國的自然保護區達400多個。
選定與規劃
自然保護區的選定與規劃,遵循生物-地理系統原則和開發利用與保護相結合原則。自然保護區選擇的條件,主要是:
(1)地球表面具有代表性的各種自然生態系統,包括保持原始狀態的、深受人類影響的和遭受嚴重破壞的自然地域綜合體;
(2)特有的、珍稀的、瀕危的生物種和生物群落的集中分佈區;
(3)具有特殊科學價值的自然歷史遺蹟,包括地質建造和地質剖面、古人類遺址、化石產地等;
(4)對維護生態平衡和自然環境有特殊重要意義而需要加以保護的地區;
(5)獨特的自然景觀、天然風景區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
自然保護區的評價標準,通常考慮的有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樣性、自然性、美感性、潛在的保護價值、記錄歷史和麵積大小等。自然保護區的選擇條件與評價標準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不同型別自然保護區的要求有明顯差別,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自然保護區的規劃和佈局以評價標準為基礎。對於有經濟價值的或其他有用生物資源的野生近親動植物及其棲所、瀕危的或獨有的物種棲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特別是具有一個完整系列的自然生態系統,都優先考慮予以保護。自然保護區面積的確定,決定於保護物件的特點和保護的目標。例如,生物保護區不僅要保護生物,同時還要有能維持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當外界環境改變時,要有足夠的範圍不受影響或很少受影響。因此,一般面積大的保護區比小的優越,集中成片的較分散斷續的有利。為了使保護物件不致受到有害的衝擊,並考慮到科學研究、教學與旅遊的需要,自然保護區一般劃有核心區(絕對保護區)和緩衝區(相對保護區)。核心區是開展生態系統研究的基地,需要嚴加保護,使其不受人為的干擾和破壞。緩衝區設定在核心區外圍,是半開發地區,在不破壞原有環境的前提下,可施行有限制性的經營活動和改造試驗。
型別
通常以保護物件劃分自然保護區型別。
(1)以自然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主要包括代表不同地帶的自然生態系統,如中國廣東海南島和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貴州梵淨山和福建武夷山等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吉林長白山和河北小五臺山溫帶森林生態系統、新疆哈納斯和黑龍江大興安嶺寒溫帶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保護區,以及加拿大的克盧恩(見彩圖)、扎伊爾的馬伊科等。
(2)特有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如中國廣西崗喀斯特熱帶雨林、新疆胡楊林、內蒙古紅皮雲杉林、青海鳥島、遼寧老鐵山蛇島等,以及荷蘭的格立遜尼斯島和斐濟的海洋生物保護區。
(3)珍稀的或瀕危的生物資源自然保護區,如中國四川王朗熊貓(見彩圖)、湖北神農架金絲猴、黑龍江扎龍丹頂鶴和七星砬子東北虎、山東潭陽天鵝、廣東海南島長臂猿和海南坡鹿、黑龍江原始紅松林、浙江鳳陽山白豆杉、廣西花坪銀杉、貴州雷公山禿杉、胡北利川縣水杉和珙桐(見彩圖),以及南非克魯傑和澳大利亞塔內密沙漠野生資源保護區等。
(4)典型的自然景觀和特殊的風景自然保護區,如中國黑龍江五大蓮池(見彩圖)、吉林長白山、四川峨嵋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貴州黃果樹瀑布(見彩圖)、新疆天池和托木爾峰、四川九寨溝(見彩圖),以及澳大利亞庫斯休斯庫和加拿大落基山公園等保護區。
(5)有特殊科學意義的自然歷史遺址保護區,如中國雲南玉龍雪山的古冰川遺蹟,天津濱海貝殼堤古海岸遺蹟,北京周口店古猿人遺址等。
事實上,世界上絕大部分自然保護區的內容是多樣的,儘可能包含多種保護物件,例如中國四川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自山麓至山頂顯示著從山地亞熱帶到山地寒帶的垂直自然景觀系列,還儲存著稱為活化石的水杉和珍奇的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