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的散文

蜉蝣的散文

蜉蝣的散文1

  原諒我,在此之前從來都不曾遇到你。

  即便是在遇到你之後,也不會想到有什麼恰當的方式,保留下來我們的記憶,維持住我們的關係。我知道,也許等天氣逐漸變冷的時候,你才會重新回到這裡。

  就好像再講一個卑微的故事,就好像曾經也有那麼多的人在追星,可是到最後,他們始終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到了何處,自己的心上又留下了怎樣的痕跡。

  剛才跟我妹聊天,其實我並不是很餓,也沒有去吃飯。也許不會感到飢餓這件事情,對於我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我的肚子我的胃,總是漫不經心地就在呼喚食物。

  逐漸的,我們都意識到了減肥的重要性,因為肥胖它確實不好。

  也許在後來的日子裡,我們每個人都不知道未來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出現,也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因何事而發生牽扯。也許我們只是一直都覺得,這些悠閒時光的想法,都那麼不值一提。

  關係或遠或近,也許早就已經沒有了什麼關係。

  我們不需要有那麼多生活的交集,與你與我,我們似乎都是最普通不過的關係,在這個世界上,又有甚麼人不是這樣呢。我們不過是普通的蜉蝣罷了,在這浩瀚的宇宙中。

蜉蝣的散文2

  《詩經》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題記

  初二的時候班裡轉來了一位特別的女生,乾枯的頭髮,因打激素而臃腫的身材,一瘸一拐的腿和她那蠟黃的臉色。所有人都知道,她定是生了很嚴重的病。大概很多人都認為遭受了這樣的折磨,她會是一個陰鬱,內向的女生。可恰恰相反,她開朗活潑,臉上總帶著淺淺的微笑和兩個酒窩,只要有她在,班裡總是笑聲不斷。她雖然經常缺課,但在學業上從不拖欠,落下的課總會自己補完,成績也是十分優秀。幾乎所有人包括我都被她的微笑欺騙了,認為她活的很輕鬆愜意。可是,直到那天,我才懂得她開朗背後付出的辛苦。早晨她拄著支架剛到班級門口時,值日生剛擦完地,地面光滑極容易摔倒。我知她腿腳不便,於是就主動上前扶住了她。她見我上前要幫她,拍拍我的手道:“沒事,我自己能行。”可這實在危險,稍有一點不妥摔倒了可怎麼辦,我搖搖頭,緊握住她的手,見我依然堅持,她無奈下只好把一隻手輕輕地搭在我的肩上,另一隻手拄著支架一步一步地移向她的座位。我挽著她,隨著她的移動慢慢跟著。白色的地面光滑如鑑,她艱難地抬起右腿向前邁了一小步,前腳掌落地,待踩穩後又顫抖地落下腳跟,然後重複剛才的動作。她的腳步並不穩,每一步都是如此艱難,可即便如此,我也能明顯地感覺到她儘量不把重力放在我這一邊,靠著自己的力量走。短短十幾步的路程以令她到座位時臉色發白,下唇留有淺淺的牙痕和血絲。她抬起頭,給予我一個燦如驕陽的笑容,而此刻,她的笑成了我的整個世界。

  對於這大千世界而言,她是多麼的渺小,她的生命又是那麼的微不足道。而面對那麼多困難,她並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像蜉蝣一樣努力地活著,即使需要在水下長眠十幾載,但為了生存,為了離開水面後的燦爛的美麗一瞬,所有都是值得的。其實不止是她,我們每一個人都被靜默流逝的歷史所淹沒。而蜉蝣尚且努力生存,我們人又何嘗不是?在世界這片璀璨的夜幕上,每個人都是一顆星星,最小的星星也會發光。人,生若蜉蝣。我們雖然很渺小,不能去改變世界,但我們能改變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的價值,儘自己所能去努力地綻放只屬於自己的絢爛,就正如蘇軾所說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蜉蝣的散文3

  你見過海嗎?我這輩子只見過那一次。在火車上,我像個孩子為旅途興奮不已。窗外高而筆直的樹東倒西歪,聽聞前些時颱風過境,樹便潰不成軍。我好像已經能嗅到海風的鹹澀,伴隨有水手的傳說裡海妖的歌聲。還未靠近海,就已經接收到這位霸主給予我的種種警告。但我前進得義無反顧。似乎有一種老鼠,會結成隊跋山涉水來到海邊的石崖上,然後一個接一個躍入海中,驚駭之餘更有某種神聖的意味。或許從老鼠的角度來看,此舉也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看來我和一群老鼠也是同樣的“義無反顧”哩。

  可是當我踏上沙灘時,我該是何等的失望呀。沒有白沙,沒有椰子樹,沒有透澈的海也沒有簡筆畫一樣的鷗鳥。沙灘上是碎石,海底和海面是一樣的渾濁,我在這裡遇見的是沙漠。這天的天氣甚至有些陰翳,海浪上下起伏,而我不懂得“波光粼粼”的意義。一切有關海的幻想都被已過境的颱風殺得七零八落。

  我想人來這世上,有幾個地方是必須一去的:大海,沙漠與雪山。我來到海前卻看見了沙漠,倒也不虧。只是這沙漠未免太過熱鬧,少了僅有一隻蒼鷹與一株胡楊的蒼茫與生命的堅韌。

  或許我只是想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但是,人又是必須的。比起單純的波濤洶湧、大漠孤煙、白雪皚皚,我更喜歡歌唱的'塞壬、風中的樓蘭與虔誠的朝聖者。我聽說大洋的某處存在有一個洞口,海水灌入卻不見其出路。人們往洞中投放大量帶有標記的浮子,無一個重見天日。一切的勘探工具都沒能丈量它的深廣,海水一去兮不復還。故而即便是在今日,我們仍無法宣稱人類的足跡已遍佈整顆星球。

  然而,“文明”是存在的。我並不知道學術界如何定義文明,但我願意將之稱為“不同於生態系統地一種更為高階的存在形式”。*“當一個文明即將熄滅/有什麼證明你我存在的歲月”。面對大海、沙漠與雪山,難言的無力與渺小感排山倒海而來,可我們留下過足跡,我們曾“存在”過。

  我也曾見過大海。我不該責備它未能滿足我的期許,或許我原本想看的只是我與這顆星球的聯絡而已。

  潮起潮落間,斗轉星移。唯有山河恆古不變。唯有你我。

  *引自歌曲《倉頡》。

  以下是我的一位友人所寫的閱後感想,在此發出,已徵得本人的同意。

  千百萬年,以水洗礫,以礫濾水,未曾留下人類的一絲痕跡,也許,人類對於這宇宙,並不是必需品。

  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真的不重要,就算現有的解釋再怎麼離奇,我們都要去尊重它,因為它有可能是最佳解答。但我們在求證的過程中,除了對是什麼略有所知,還應對為什麼永遠保有一顆好奇與求索的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