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

[拼音]:Gong Zutong

中國光學家。1904年11月10日生於江蘇省川沙縣(今屬上海市)。1930年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畢業後赴德國,入柏林高等技術學校。1937年畢業,獲優秀畢業生榮譽和特准工程師稱號。同年,抗日戰爭爆發,他放棄了獲得博士學位的機會回國。在昆明籌建了第一個光學工廠。任該廠設計專員和製造所主任,培養出中國第一批光學技術工人,為抗戰前線製造出中國第一批雙目望遠鏡;繼而從事光學玻璃的試製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所長,致力於建立中國應用光學和光學工業的技術基礎。在他的領導下,50年代中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批光學玻璃,培養出中國第一代光學材料科技人才。1958年起先後領導研製成功中國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和中國第一代紅外夜視望遠鏡。隨後負責組織大型天文望遠鏡的研製工作,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奠定了中國自行研製大型天文望遠鏡的製造技術基礎。1962年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並擔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副院長。在該所先後研製成功各種中、低速高速照相機和變像管高速照相機,使曝光時間縮短到皮秒(10-12秒)量級,跨進了世界先進行列。在他的領導下,該所在中國首先開拓了纖維光學和變折射率光學的研究領域。由於在發展中國應用光學及高速攝影領域的卓越貢獻,他榮獲了1981年美國福託-索尼克斯成就獎。他的早期著作有《鉛對α射線的額外吸收》、《γ射線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等。50年代以來代表性的著作有《光學玻璃製造技術的發展》、《光學玻璃連續熔鍊試驗》、《2.16米天文望遠鏡總體考慮及裝校》、《自聚焦(變折射率)纖維在高速網格攝影中的應用》。晚年曾探索光子學中光子結構和二重性問題。

龔祖同於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1982年後任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名譽所長。1979年當選為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1984年任名譽理事長。1986年6月22日在西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