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電
[拼音]:Qutan Xida
中國唐代天文學家,世居長安。生於唐高宗時代(公元七世紀下半葉),卒於唐玄宗年間(公元八世紀上半葉)。從 1977年5月西安市文物管理處發掘瞿曇墓所獲墓誌銘中,得知瞿曇氏家族“世為京兆人”,即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其五代世系如下:瞿曇悉達之父為瞿曇羅,祖名瞿曇逸。悉達第四子即瞿曇。有六子,依次名昇、昪、昱、晃、晏和昴。據《通志》及《姓纂》稱,瞿曇氏為西域國家的姓,墓誌銘稱瞿曇逸“高道不仕”。從這兩點和這一家族熟諳印度天文曆法等來判斷,其先世當系由天竺國移居中國的。這一家族從瞿曇羅至瞿曇晏,四代供職國家天文機構。其中瞿曇羅至瞿曇還曾先後擔任過太史令、太史監或司天監經一百十年。因此,當時人們稱瞿曇悉達為“瞿曇監”,稱這一派的天竺曆法為“瞿曇歷”。
在這一家族中,瞿曇悉達的貢獻最大。他在唐睿宗景雲三年(公元712年)行太史令時,親自參加修理鐵渾儀,這架渾儀為北魏永興四年(公元412年)所制,輾轉入唐的。玄宗開元六年(公元 718年)奉詔翻譯天竺《九執歷》,介紹了當時印度的天文學,包括日月運動和日月食計演算法等。引進的內容還有:分周天為360度、一度為60分的圓弧量度制;以30度為一宮的黃道十二宮,稱為“十二相”;用一點表示十進位數字中的空位“零”;以兩月為一季,一年分六季,稱為“六時”的印度季節分法;三角術的正弦函式。不過,這些內容對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數學的發展影響不大。
《開元佔經》的修撰,是瞿曇悉達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通過這部著作,中國上古、中古時代許多寶貴的天文資料得以儲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