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物理
[拼音]:dicitai
[英文]:geomagnetic observatory
觀測、研究地磁場及其隨時間變化的機構。地磁臺應設在遠離城市和沒有人為電磁干擾的地方,儀器室要用非磁性或弱磁性材料建造,並保證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地磁臺分為永久地磁臺和臨時地磁臺兩類。前者可為地磁場及其相關現象的研究提供長期的、連續的、可靠的地磁資料,後者是為研究某些特殊課題而專門設定的。
地磁臺有地磁記錄儀和磁力儀等裝置,有的還有磁暴記錄儀。用地磁記錄儀連續記錄磁偏角、水平強度和垂直強度隨時間的相對變化,也可以用質子旋進分量磁力儀和光泵磁力儀連續記錄地磁場總強度、水平強度和垂直強度的絕對值隨時間的變化。記錄地磁要素隨時間變化的感光記錄圖稱為磁照圖。在磁照圖上有地磁要素(如磁偏角
D
H
和垂直強度Z
)的變化曲線,有相應的地磁要素的基線,還有表示溫度變化的溫度線和表示時間的時號線(見圖)。用磁力儀進行絕對值觀測是為了確定磁照圖上的基線值,從而確定任何時刻的各地磁要素的數值。為了校正各個國家地磁臺的儀器差,地磁臺的磁力儀還要定期地同國際標準磁力儀進行比測。磁暴記錄儀與記錄水平強度的地磁記錄儀相同,只是靈敏度較低,為的是使它能記錄到磁暴的全過程。為了保證提供準確、完整、連續的地磁要素變化資料,地磁臺要保證各種儀器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定時進行觀測,此外還要對取得的記錄進行初步處理。地磁臺的資料處理包括計算各個地磁要素的每小時、每日、每月、每季和每年的平均值,並將整理的資料編輯出版。
目前世界上有近200個永久地磁臺。世界上第一個地磁臺是1794年建在蘇門答臘島的馬爾伯勒堡臺,最初是用人工目測,僅有相對記錄。1857年,英國格林威治皇家觀象臺的艾裡(G.B.Airy)首先研究成功採用照相方法記錄地磁場的變化,並迅速得到推廣,沿用至今。隨著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地磁臺也裝備起一套自動化的資料收集、儲存和處理的系統。
中國的地磁臺始建於1870年。20世紀50年代後,開始在多處設臺,其分佈情況如表所示。
參考書目
H.E.McComb,Magnetic Observatory Manual, USCGS,New York,1952.
K.A.Wienert, Notes on Geomagnetic Observatory and Survey Practice, UNESCO,Belgium,1970.
柳原一夫、河村謙、佐野幸三、久保木忠夫,New Standard Magnetic Observation System of Kakioka, 《地磁気測所要報》別冊第4號,1973。
F.Anderson,An Automatic Magnetic ObservatorySystem,Earth Physics Branch,Department of Energy,Minesand Resourses, Vol.44,No.9,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