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礦床

[拼音]:zonglü ke

[外文]:Palmae

單子葉植物綱檳榔亞綱的 1科,通常為直立喬木或灌木,樹幹不分枝,有些種類攀援而多刺;具大型掌狀或羽狀葉片,常聚生於樹幹的頂端。莖單生或叢生,地上不分枝(海菲棕屬除外)。葉螺旋狀排列,在芽中摺疊,羽狀或掌狀分裂;葉鞘常具網狀纖維(棕衣),有時具利刺;花序佛焰狀,常由大型苞片緊包被,兩性或單性;花被具花萼和花冠,3裂瓣;雄蕊通常6,稀更多或更少;子房上位、1~3室,有時4~7室,心皮 3,離生或僅基部合生;胚珠單生於每一心皮或子房室的內角上;核果或漿果,不開裂,肉質,具核,纖維質或堅果狀,內果皮堅硬;果被不脫落;種子堅硬,胚乳多為嚼爛狀,有時均勻狀,種皮不發達。染色體基數x=7,8,13。有 210屬2800種。主要分佈於亞洲、美洲熱帶地區。巴西是世界上棕櫚植物最豐富的國家。中國有28屬 100餘種,主產雲南、廣東、海南、廣西、臺灣、福建。四川、湖南、江西、浙江、貴州、西藏的一些溫暖地區也有分佈。

棕櫚科植物的起源十分古老,在中生代白堊紀就開始大量出現於地球上。一些學者認為棕櫚科起源於更為古老的百合科,但還不能確定其中間連線的單子葉植物為何。E.J.H.科納認為所有單子葉植物都是由棕櫚科起源的。

棕櫚科下分為9個亞科:

刺葵亞科

喬木或灌木,樹幹基部常萌生很多幼苗;葉羽狀,一次分裂,小羽片無中肋;基部的葉鞘纖維狀;雌雄異株;花序腋生,花單性,雄蕊 6枚;種子長圓形,僅刺葵 1屬,17種。分佈於非洲、亞洲。海棗是熱帶乾旱地區的重要植物,是西亞、北非的重要食品,常見於沙漠綠洲,有“生命之樹”之稱。有關海棗的歷史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是人類早期文明史上的重要植物。唐代起傳入中國,常稱海棗、波斯棗、無漏子,現雲南亦有少量零星栽培,稱仙棗。乾果從中東輸入,稱伊拉克棗。

貝葉棕亞科

喬木或灌木;掌狀葉或具中肋的掌狀葉,極大,葉連柄可長達 6米以上;雌雄同株;果實具纖維質,表面光滑;種子大而胚乳均勻或罕為嚼爛狀。分佈於熱帶各地及地中海地區;31屬,360餘種。大部分具掌狀葉的棕櫚都屬於本亞科,不少種類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最常見的用途是葉片供編織各種器具;葉鞘纖維作填充物等,如中國廣東產的蒲葵,長江流域出產的棕樹。貝葉棕在亞洲佛教文化地區有重要意義,其葉片用於書寫經文,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記載文字工具之一;原產於斯裡蘭卡,現今廣泛種植於印度、緬甸、泰國以及中國西雙版納。

糖棕亞科

喬木,單生;具中肋的掌狀葉,大型;雌雄異株;雌花序比雄花序大,花序柄覆被有大的膜質苞片;種子大而堅硬、光滑。產熱帶非洲、亞洲,共6屬40餘種,產於非洲的海菲棕,又稱非洲酒椰,是非洲內陸草原地區重要經濟植物,花序可取汁釀酒和做飲料。亞洲熱帶出產的糖棕雌花序產糖汁,可作飲料或製糖。中國西雙版納也有栽培。特產於印度洋塞席爾群島的雙椰子的果實,是植物界最大的,每果重達30餘千克。

魚尾葵亞科

喬木或灌木;葉羽狀分裂,小羽片不整齊,邊緣齧蝕狀;葉鞘具纖維;雌雄同株;花單性,雄蕊6至多枚;果為核果,每果1~3個種子。產亞洲和大洋洲,3屬38種。魚尾葵產熱帶東南亞,幼嫩莖尖可作蔬菜,樹幹髓心可制澱粉,中國南部也產。棕樹幹粗碩,高逾30餘米,羽狀葉長達6~8米,樹幹髓心產澱粉,可供食用。中國雲南、廣西石灰岩地區有分佈,東南亞熱帶也有。莎木分佈於亞洲溼熱地區,果實煮熟後可食用,花序軸產糖汁,中國南方也有分佈。

鱗果亞科

具刺藤本或直立喬灌木;羽狀葉或掌狀葉;果實由成列的鱗片所覆被。共有22屬 600餘種,主產亞洲熱帶。本亞科出產多種重要經濟產品,如省藤為東南亞地區重要藤類資源,供編織各種精美傢俱、器皿,莖長達 200餘米,中國南方也產。藤血竭為著名的血竭原植物,其果實可提取紅色樹脂,作中藥血竭或染色顏料用。西谷椰產東南亞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樹幹髓心可製成著名的西谷米(西米)作主糧用。酒椰產非洲熱帶,花序柄可取汁制酒。蛇皮果為東南亞地區栽培水果。

椰子亞科

喬木;羽狀葉;雌雄同株,偶爾有異株;花單性;果為核果、纖維質;每果有 3心皮,僅有一枚發育成種子;內果皮皮質堅硬,有 3個發芽孔。共22屬640種,分佈於世界熱帶各地,主要分佈於南美洲。椰子廣泛栽培於世界溼熱地區,特別是海岸地區,果實為重要水果、食用油料;果皮為填充纖維,中國南方也產。油棕原產西非熱帶,種子富含油脂,為棕櫚油來源,中國雲南和廣東有栽培。桃棕、阿沙棕為南美洲重要經濟棕櫚,果實供食用,常見栽培或野生。美洲油棕為美洲熱帶重要堅果及油料植物,也為能源植物。

檳榔亞科

喬木或灌木;葉羽狀,葉柄基部常呈冠狀;花兩性;果為漿果或纖維質核果,光滑。共有120屬,1100種,泛熱帶分佈。檳榔為亞洲熱帶重要藥材和咀嚼品,男女老幼皆用之,有護齒、助消化、殺蟲之效;中藥“檳榔”為其種子,“大腹皮”為其果皮;中國雲南、廣東有栽培。王棕屬植物的幼嫩莖尖可作蔬菜;王棕是熱帶普通的觀賞樹木;蠟棕分佈於南美高地,樹高60餘米,在海拔3000米高山上亦有分佈。

水椰亞科

水生灌木,成叢生長;葉羽狀全裂;雌雄同株;花序直接從根莖部抽生;花單性,雌花序頭狀,生於頂部;雄花序柔荑花序狀,生於側枝上;果為聚合果,核果狀倒卵形,具 6稜,外果皮木質,果肉類似椰子。1屬1種,即水椰,分佈於亞洲熱帶、大洋洲,北延至中國海南島和臺灣,常生長於海灣泥沼地帶或在紅樹林中混生;常有胎生習性;果實及幼苗皆可隨水浪漂移於它處生長,其化石出現於第三紀的“倫敦泥” (London clay)中。果肉可食或以鹽漬後食用;花序軸流出汁液可制飲料;葉供編織、蓋房等。

象牙椰亞科

喬木、單生;葉羽狀分裂;雌雄異株;花序腋生,雄花序圓錐狀;雄蕊36~1000以上;雌花序頭狀,具苞片若干;子房 4~10室;果頭狀,大型,具種子4~10枚,果皮具金字塔形疣狀體;3屬15種。分佈於美洲熱帶。象牙椰子果實稱為“植物象牙”,用於製作工藝品。

棕櫚科植物的一些種類具有十分獨特的生活史。貝葉棕、鉤葉藤等為一次結果植物,從幼苗到成齡需要數十年,開一次花結果後即死去。魚尾葵、棕、莎木等具有連續數年的一次性開花習性,即以幼苗到成齡需數十年開始開花,從樹頂端向下逐一抽生花序,連續數年開花結果後即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