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保
[拼音]:Li Yuanzhe
[外文]:Yuan-Tseh Lee (1936~)
美國物理化學家,1936年11月29日生於中國臺灣省新竹縣。195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學系。1961年獲臺灣清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62年赴美深造,1965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學位。曾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1968~1971)、副教授(1971~1972)、化學教授(1972~1974)。1974年至今,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教授和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研究員。1974年加入美國籍。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李遠哲主要從事微觀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在氣態化學動力學、分子束及輻射化學方面貢獻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以來才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於鹼金屬元素的反應,後來李遠哲在1967年攻讀博士時和指導教授D.R.赫施巴赫共同研究而把它發展為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工具。此後,李遠哲又不斷將這項新技術加以改進,用於研究較大分子的重要反應。他設計的“分子束碰撞器”和“離子束交叉儀器”已能分析各種化學反應每一階段的過程,使人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學反應所出現的各種狀態,為化學動力學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為控制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過程提供了前景。
李遠哲近十多年來一直與中國科學界和學術界保持密切聯絡。他除了屢次訪問中國的高等院校,從事學術交流,幫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開展化學動力學研究工作外,還曾指導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分子束實驗裝置(見彩圖)。在化學研究所建立的這套大型轉動式分子束鐳射裂解產物譜儀,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數套同類裝置之一,為中國微觀反應動力學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和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都授予他榮譽教授學銜。
他由於研究交叉分子束方法方面的重大貢獻而同赫施巴赫和J.C.波拉尼共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他還獲得美國化學會1986年德拜物理化學獎和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