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汞

[拼音]:shuizhi jiance

[外文]: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按一定技術要求定期或連續測定和分析水體的水質。根據地球化學、水汙染源的地理和區域差異,在一定範圍內設定水質監測站,形成監測網路,長期監測,累積資料,為水質管理、水質評價和水質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為補充固定監測站的不足,利用監測船(監測車)等手段流動取樣分析,進行汙染源的追蹤監測或巡迴監測。中國於1979年建成一艘大型水質監測船“長清”號(見彩圖),曾用於長江流動監測。

測定專案

按全球環境監測系統規定水質的測定專案分成三類:

(1)基本測定專案,屬於水的一般性質的專案,全部取樣點都要測定;

(2)可選擇的測定專案,可按地點、水的用途和測定目的選用;

(3)有全球意義的測定專案,在已選地點根據分析能力進行測定。中國長江(武漢)、黃河(濟南)、珠江和太湖(無錫)參加了全球水質監測系統。測定專案有瞬時流量,溫度,pH,電導率,溶解氧,BOD,總鹼度,氯化物,懸浮固體,NO3+NO2,氨氮,磷酸鹽,汞,鉛,鎘,PP'-DDD,PP'-DDE,PP'-DDT,OP'-DDT, α-六六六,總六六六,糞大腸菌等22項(太湖未測瞬時流量、BOD、懸浮固體和PP'-DDD)。中國其他水系的測定專案,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的需要,確定了36項必測專案和10項選測專案。必測專案有:水溫,pH,懸浮物,氧化還原電位,電導率,遊離二氧化碳,侵蝕性二氧化碳,溶解氧,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磷,鐵,總鹼度,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氯離子,硫酸根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總硬度,鉀離子,鈉離子,離子總量,礦化度,揮發酚,氰化物,砷化物,六價鉻,汞,鎘,鉛,銅,大腸菌群數和細菌總數。選測專案有矽,硒,硫化物,鋅,氟化物,滴滴涕,六六六,有機磷,油類和陰離子洗滌劑。

監測斷面

為掌握河流水質時空變化規律,設定監測斷面,汙染影響較輕的河流,監測斷面設在水質混合比較均勻的河段,儘可能與水文站的測流斷面重合;為了解河段汙染情況,在河段的上、中、下游,分別設定對照斷面、控制斷面和削減斷面。並視水質在斷面上的分佈情況,佈設取樣垂線(如在河流中泓或左、中、右等)和取樣點(如在水面下0.5米處,或分層取樣等)。

取樣頻率

取決於監測的目的要求和水質的時間變化規律。一般常規監測,如美國地表水流量水質觀測網,按不同專案規定有連續測定、每天一次、每月一次和一年四次的四種測次。中國水利部門要求基本站每月取樣一次,為進一步瞭解汙染狀況的輔助站,根據需要每年取樣 6~12次。科研監測的取樣頻率則視研究目的而定。

監測手段

(1)人工取樣分析。取樣方式有間斷瞬時和積時式兩種,是中國常用的方法。一般多利用船隻、纜道或橋樑,在監測斷面的取樣點,用取樣裝置(如瓶式、橫式、抽氣式取樣器等)取樣,除pH、水溫等易變專案需要在現場測定外,其他測定專案的水樣,均在現場加入儲存劑後,在規定時間內送實驗室及時測定。這種方法可對水樣作全分析,獲得水質資料較齊全,工作效率決定於人員技術水平和儀器裝置條件。

(2)自動監測。是連續測定和記錄現場實時的水質引數,及時掌握水質變化動態的監測方法。共有兩種形式:一是把測量探頭如離子選擇性電極直接浸入河流、湖泊、海洋,測得的水質資訊通過線路輸送到設定在岸上的記錄系統;另一種是用水樣泵把水抽入岸上的測量池,再測定和記錄。這兩種形式的自動監測都要求有安裝儀器裝置的自動監測站房。用此法能監測專案較少,僅pH、水溫、電導率、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濁度、化學耗氧量、氟化物、氯化物和紫外吸收光度等。投資較大、探頭的壽命、抗干擾和汙染清洗問題是發展自動監測的關鍵。

(3)遙測遙感。系根據水體的光波特性和輻射溫度狀況,利用飛行器進行航空或航天攝影,獲得黑白或彩色相片和紅外掃描圖象,再行色調判讀測知水質引數。其優點是覆蓋面積寬廣,有利於大面積的油汙染、熱汙染和汙染帶的監測,缺點是成本高、能監測的專案較少和尚難準確定量。

分析方法

水質分析的主要手段有化學的、物理學的和生物學的三種。前兩種應用較普遍。化學方法有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法兩種,前者以物質的化學特性為基礎,適用於常量分析,裝置簡單,準確度高,但操作比較費時;後者以物質的物理或物理化學特性為基礎,使用特定儀器分析,常用的有比色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色譜分析、電位分析、極譜分析和質諳分析等。這種方法適用於快速分析和微量分析,但裝置較複雜。物理學方法(如遙感技術)一般只能作定性描述,必須與化學方法相配合,方能揭示水體汙染的性質。生物學方法:是根據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原理,通過測定水生生物的變化,間接判斷水質。比較常用的方法有:

(1)指示生物法。指示生物指在一定的水環境中生活、當水環境質量發生變化時便敏感地呈現出受害症狀甚至消亡的生物。觀察和測定指示生物個體和種群的變化,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出環境質量狀況。

(2)群落結構法。群落結構指存在於自然界一定範圍(或地域)內互相依存的一定種類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組成。監測水生生物的這種群落結構的變化可判斷水質狀況。

(3)生物測試法。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汙染物的毒害後,產生生理機能變化的症狀來判斷水體汙染狀況。

(4)殘毒測定法。生物從環境中吸收各種汙染物質,經過體內遷移、轉化和再分配,以殘毒形式蓄積在生物體內。生物體內的殘毒含量往往比周圍環境中的相應含量高好多倍。測定生物體內的殘毒含量,可判斷水受汙染的狀況。

參考文章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系列解讀之地下水水質監測廢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