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積分

[拼音]:Fen He

[外文]:Fen He

黃河第二大支流。自北向南縱貫山西省中部。發源於省境寧武縣東寨鎮西雷鳴寺泉,流經靜樂、太原、臨汾3盆地,至萬榮縣匯入黃河。全長695公里,流域面積3.9471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在靜樂盆地有東碾河、嵐河等,在太原盆在有瀟河、 昌源河、 惠濟河、龍鳳河、文峪河等,至臨汾盆地又有對竹河、南澗河、洪安澗河、澇河、澮河等。由河源到太原市上蘭村為上游,上蘭村到洪洞縣石灘村為中游,石灘村至河口為下游。上游穿行於山地和黃土丘陵中,中下游流在汾河地塹內。汾河地塹與陝西渭河地塹相接,合稱汾渭地塹。汾河地塹形成於中新世晚期,包括忻州、太原、臨汾、運城4大盆地。原來的汾河包括有滹沱河上游,是汾河上源之一;也包括涑水河中下游,是原來汾河入黃的河道。由於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在汾河地塹內發生區域性隆起,原先的汾河被切斷。石嶺關隆起,滹沱河上游被襲奪,脫離汾河改向東流;稷王山隆起,涑水河與汾河斷開,汾河改於新絳縣折向西流入黃河;韓侯嶺隆起,使汾河中下游之間有靈石峽谷出現。地塹東西兩側多泉水露出,著名的有上蘭村泉、晉祠泉、洪山泉、郭莊泉、霍泉、龍子祠泉。由於泉水補給,汾河年徑流量為26.6億立方米,遠超過省內其他各河。但因流域內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6~9月的徑流量約佔全年的60%,且因泉水分佈在中下游,因此上游徑流的年變化很大,來水無保障。為此,1949年以來,於汾河干支流上修建汾河、文峪河、張家莊、澮河、三股泉等水庫,保證了太原等城市和工業用水,擴大了太原、臨汾兩盆地內的灌溉。50年代以前,汾河流域內有易澇面積13.34萬公頃,鹽鹼地6.67萬公頃,1933年和1942年洪水2次威脅太原城。現今,由於水利設施發揮巨大的作用,內澇幾不存在,鹽鹼地基本被改良,汛期安全。但因干支各河上游皆流經黃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達2萬平方公里,故河流含沙量大,汾河年均輸往黃河的泥沙達5800多萬噸。

參考文章

汾河(Fen He)的由來中國地理汾河(FenHe)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