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

[拼音]:chengshi tudi liyong

[外文]:urban land-use

指城市中工業、交通、 商業、文化、 教育、衛生、住宅和公園綠地等建設用地的狀況。反映城市佈局的基本形態和城市內功能區的地域差異。

城市土地在未經開發建設之前只具有自然屬性,包括土地的肥沃程度、坡度大小、坡向、土地承壓力和透水性等。開發建設提高了土地的使用價值,土地的經濟屬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城市的土地利用。一般說來,地價是隨著離市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降低,市中心區土地價格高,導致建築物向高密度和高層發展,而城市外圍地區地價較低,建築物密度和高度也較低。但實際的城市土地利用除考慮地價因素外,政府還要根據環境質量、生活需要和發展方向做出規劃,從而產生相應的城市地域結構和用地結構。

城市用地大致可歸納為:

(1)工業用地,各種工礦企業、 車間、工場、 建築基地,以及廠區內的附屬動力、供水、倉儲設施和廠區外專用線、 專用碼頭、 附屬設施和各種排渣堆場等。

(2)對外交通運輸用地,包括鐵路、公路幹線和各種站場及附屬設施,港口碼頭陸域和飛機場用地及附屬設施,汽車運輸及附屬設施等。

(3)倉庫用地,為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供應服務的以及為國家儲備、中轉設定的倉庫、堆場及附屬設施用地。

(4)市政公用設施用地,包括水廠、汙水處理廠、煤氣站、公共停車場、火葬場等以及城市防洪、排水等工程構築物用地。

(5)生活居住用地,包括中心商業區、居住區以及附屬的市內道路、廣場、公共建築、庭院、綠地等建設用地。

(6)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用地。

(7)風景綠化地區,即城市風景區、 名勝古蹟、 文物保護區等。

(8)行政機構用地,包括市政機構和駐市國家各級行政機構、社會團體等用地。

(9)特殊用地,包括軍事、監獄、看守所及外交使團用地、宗教用地等。一般來說,城市工業用地、生活居住地、公共設施用地和綠地是重要的城市用地因素。

不同型別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例如:工業型別的城市其工業用地比重較大;風景旅遊城市則綠化用地所佔的比重較高。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合理,關係到城市合理發展、人口容量、城市環境保護和城市建設中節約用地等重大問題,是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的基本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