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的戲劇著作有哪些

  李漁素有“中國戲劇理論始祖”、“東方莎士比亞”之稱。李漁作為明清之際著名的戲劇大師,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漁的戲劇著作,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漁的戲劇著作

  李漁素有“中國戲劇理論始祖”、“東方莎士比亞”等美譽。《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美人香》、《風箏誤》、《慎騖交》、《凰求鳳》、《巧團圓》、《意中緣》、《玉搔頭》都是李漁戲劇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奈何天》、《比目魚》等又被統稱為《十種曲》。

  《十種曲》作為李漁戲劇著作,它在中國古代戲劇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李漁來說,《十種曲》的問世,扭轉了他前期重視戲曲,輕視戲劇的局面。為了表現出戲劇的演出效果,李漁在戲劇著作中,添加了賓白創作。由此,李漁也成為中國戲劇歷史上第一個重視賓白,並且善於用賓白的戲劇家。在《十種曲》中,李漁刻畫了十對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為了歌頌愛情的偉大之處,李漁在戲劇著作中加入了濃郁的喜劇色彩。

  李漁曾說:“傳奇原為消愁設,費盡枝頭歌一闕;何事將錢買哭聲,反會變喜成悲咽。”基於李漁在喜劇創作上的不俗建樹,因此李漁也被後人稱為“世界喜劇大師。”李漁的喜劇著作通俗易懂,深受時人的推崇。李漁在公元1651年至1668年間創作了大量的戲劇作品,其中《鳳求凰》、《風箏誤》等戲劇本深受杭州人士的歡迎。等到《笠翁十種曲》問世後,一度出現“洛陽紙貴”的現象。時至今日,李漁的戲劇作品依然深受世人的歡迎。

  對李漁的評價

  通過了解李漁的生平經歷得知,李漁在戲劇、文學等領域都有不俗的建樹。因此,後人對李漁的評價非常高。李漁為人熱情好客,並且喜歡廣交朋友。李漁在金陵居住期間,結識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有仰慕李漁才氣的讀書人。有些學者和官吏為了故作風雅,專門打著李漁的名氣來結交顯貴。

  李漁在金陵生活了二十多年,並和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寅成為忘年之交。眾所周知,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因為李漁和曹寅有著共同的愛好和文學追求,兩人相識後,立馬成為了好朋友。除此之外,李漁還和《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結為了忘年之交。李漁和蒲松齡相識時,李漁61歲,而蒲松齡只有31歲,年齡上的差異並沒有阻止李漁和蒲松齡的交情。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後來李漁和蒲松齡還互相贈送詩詞以示友誼長存。蒲松齡和曹寅對李漁有很高的評價,他們都認為李漁不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同時也是一位熱愛結交名士的人。

  在金陵芥子園、蘇州百花巷中,經常可以看見李漁和文友切磋詩詞的場景。明末清初的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等文學大家都和李漁保持著友好的往來。值得一提的是,李漁的友人們對李漁的評價非常高。他們認為李漁是一位才情很高,並且熱情好客的人。李漁喜歡大自然,他曾把大自然稱為“古今第一才人”。李漁為了豐富知識,陶冶情操,經常行走在祖國大好河山之中。由此可見,李漁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人。

  李漁生平簡介

  李漁素有東方莎士比亞、世界喜劇大師之稱。李漁自幼聰敏好學,因此世人稱呼他為“李十郎”。李漁作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李漁生於1611年,卒於1680年,是浙江金華人士。

  李漁在明末清初年間活躍,並在文學界、戲劇界、美學界有很高的建樹。《笠翁十種曲》、《十二樓》、《閒情偶寄》、《笠翁一家言》都是李漁的代表作。李漁在一個富裕家庭出生,因為李漁祖輩多年從商,所以李漁的家境十分優渥。李漁出生後,便過上了富足優渥的生活,等到青年時期的李漁在科舉考試中失利後,他便萌發了“人間大隱”的想法。公元1666年,李漁組建了戲班,並常年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

  李漁的戲班深受達官顯貴的追捧,所以李漁也成為當時的名人。公元1667年前後幾年,是李漁人生中最為得意的一個階段,一是因為戲班獲得了各地人民的認可,二是因為他的文學創作走上了巔峰時刻。其中,代表作品《閒情偶寄》就是李漁在這一時期創作的。1672年、1673年,隨著喬二姬、王二姬兩位臺柱的離世,李漁的戲班日益凋敝。沒有了生活來源,李漁的生活陷入困境,此後李漁一直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為了養家餬口,李漁還到處借貸為生。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漁在貧困交加中悲涼去世,終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