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夢中國夢

  橘紅的烈焰讓天空沸騰,銀白的火箭奔向蒼穹。搭載著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號飛船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萬眾矚目中啟動了它的太空巡遊。
  發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這一幕其實並不鮮見。從艱難探索白手起家的“兩彈一星”,到如今一年20次左右的火箭發射,中國航天人用他們的勤勞與智慧,讓飛天夢想變成了閒庭信步。這樣的變化,正如一位軍旅詩人曾經寫下的詩句那麼動人:“今夜星星很多,記不清我發射的是哪一顆,千顆萬顆匯成銀河,千顆萬顆都屬於中國。”
  飛天夢是奮發圖強的中國夢。
  載人航天工程,就如同“兩彈一星”一樣,都是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標誌性工程。2003年,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太空;2008年,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出艙;2012年,中國人第一次進入自己的空間實驗室;2013年,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第一次應用性飛行,航天員乘組將第一次在太空裡為全國中小學生授課……10年間,中國人一次又一次重新整理著自己的載人航天紀錄,展現了探索未知領域、拓展生存空間的勇氣和智慧。正如外媒所評價的那樣:“中國的航天技術最近10年發展迅速,未來全球的空間開發合作將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
  飛天夢是自主創新的中國夢。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讓我國在大型現代化工程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鍛煉出大批年富力強的優秀人才,並讓我們掌握了很多買不來的核心技術。它推動了能源、資訊、控制等領域的發展,帶動了電子、材料、製造、化工、冶金、紡織等許多行業的工藝創新和產業提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研究員周建平曾自豪地說:“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我們以突破和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為主,組織開展了多學科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研究試驗,取得了900多項發明專利,2000餘項技術被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飛天夢是勤儉節約的中國夢。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20週年,累計投入經費400多億元,而美國航空航天局一年的經費是180億美元。起步晚、經費少的中國航天人,走出了一條勤儉節約的中國特色技術進步之路。
  飛天夢是繼往開來的中國夢。
  神舟十號飛船主要是從實驗型嚮應用型進一步驗證,將首次開展載人天地往返應用性飛行,並增加繞飛等新實驗。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任務,我國的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將從此進入定型階段。遙望太空,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即將期滿,搭乘神舟十號的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將成為進駐天宮一號的最後一批宇航員。2016年前,我們還將發射天宮二號、三號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並於2020年前後研製併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60噸級的載人空間站。正在實現中的飛天夢想,還有許多工尚待完成,正如我們的中國夢一樣——回首過去,成就輝煌;展望未來,任重道遠。
  飛天夢,中國夢。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過程,就是踐行“中國夢”的過程。中國人走出的一條中國特色載人航天之路,向全世界展示了強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