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的基本程式是什麼

  目標管理的具體做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目標的設定;第二階段為實現目標過程的管理;第三階段為測定與評價所取得的成果。下面讓小編帶你瞭解。

  目標管理的基本程式

  1.目標的設定

  這是目標管理最重要的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細分為四個步驟:

  ①高層管理預定目標,這是一個暫時的、可以改變的目標預案。即可以上級提出,再同下級討論;也可以由下級提出,上級批准。無論哪種方式,必須共同商量決定;其次,領導必須根據企業的使命和長遠戰略,估計客觀環境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對本企業的優劣有清醒的認識。對組織應該和能夠完成的目標心中有數。

  ②重新審議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目標管理要求每一個分目標都有確定的責任主體。因此預定目標之後,需要重新審查現有組織結構,根據新的目標分解要求進行調整,明確目標責任者和協調關係。

  ③確立下級的目標。首先下級明確組織的規劃和目標,然後商定下級的分目標。在討論中上級要尊重下級,平等待人,耐心傾聽下級意見,幫助下級發展一致性和支援性目標。分目標要具體量化,便於考核;分清輕重緩急,以免顧此失彼;既要有挑戰性,又要有實現可能。每個員工和部門的分目標要和其他的分目標協調一致,支援本單位和組織目標的實現。

  ④上級和下級就實現各專案標所需的條件以及實現目標後的獎懲事宜達成協議。分目標制定後,要授予下級相應的資源配置的權力,實現權責利的統一。由下級寫成書面協議,編制目標記錄卡片,整個組織彙總所有資料後,繪製出目標圖。

  2.實現目標過程的管理

  目標管理重視結果,強調自主,自治和自覺。並不等於領導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於形成了目標體系,一環失誤,就會牽動全域性。因此領導在目標實施過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進行定期檢查,利用雙方經常接觸的機會和資訊反饋渠道自然地進行;其次要向下級通報進度,便於互相協調;再次要幫助下級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問題,當出現意外、不可測事件嚴重影響組織目標實現時,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手續,修改原定的目標。

  3.總結和評估

  達到預定的期限後,下級首先進行自我評估,提交書面報告;然後上下級一起考核目標完成情況,決定獎懲;同時討論下一階段目標,開始新迴圈。如果目標沒有完成,應分析原因總結教訓,切忌相互指責,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氣氛。

  由於各個組織活動的性質不同,目標管理的步驟可以不完全一樣,但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四步[2]。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標體系。實行目標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標體系。這項工作總是從企業的最高主管部門開始的,然後由上而下地逐級確定目標。上下級的目標之間通常是一種 “目的一手段”的關係;某一級的目標,需要用一定的手段來實現,這些手段就成為下一級的次目標,按級順推下去,直到作業層的作業目標,從而構成一種鎖鏈式的目標體系。

  制定目標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計劃工作一樣,非常需要事先擬定和宣傳前提條件。這是一些指導方針,如果指導方針不明確,就不可能希望下級主管人員會制定出合理的目標來。此外,制定目標應當採取協商的方式,應當鼓勵下級主管人員根據基本方針擬定自己的目標,然後由上級批准。

  ***二***明確責任。目標體系應與組織結構相吻合,從而使每個部門都有明確的目標,每個目標都有人明確負責。然而,組織結構往往不是按組織在一定時期的目標而建立的,因此,在按邏輯展開目標和按組織結構展開目標之間,時常會存在差異。其表現是,有時從邏輯上看,一個重要的分目標卻找不到對此負全面責任的管理部門,而組織中的有些部門卻很難為其確定重要的目標。這種情況的反覆出現,可能最終導致對組織結構的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目標管理還有助於搞清組織機構的作用。

  ***三***組織實施。目標既定,主管人員就應放手把權力交給下級成員,而自己去抓重點的綜合性管理。完成目標主要靠執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確了目標之後,作為上級主管人員還像從前那樣事必躬親,便違背了目標管理的主旨,不能獲得目標管理的效果。當然,這並不是說,上級在確定目標後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上級的管理應主要表現在指導、協助。提出問題,提供情報以及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方面。

  ***四***檢查和評價。對各級目標的完成情況,要事先規定出期限,定期進行檢查。檢查的方法可靈活地採用自檢、互檢和責成專門的部門進行檢查。檢查的依據就是事先確定的目標。對於最終結果,應當根據目標進行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獎罰。經過評價,使得目標管理進入下一輪迴圈過程。

  目標管理的優點與不足

  1、 目標管理的優點。

  ***1***形成激勵。當目標成為組織的每個層次、每個部門和每個成員自己未來時期內欲達到的一種結果,且實現的可能性相當大時,目標就成為組織成員們的內在激勵。特別當這種結果實現時,組織還有相應的報酬時,目標的激勵效用就更大。從目標成為激勵因素來看,這種目標最好是組織每個層次,每個部門及組織每個成員自己制訂的目標。

  ***2***有效管理。目標管理方式的實施可以切切實實地提高組織管理的效率。目標管理方式比計劃管理方式在推進組織工作進展,保證組織最終目標完成方面更勝一籌。因為目標管理是一種結果式管理,不僅僅是一種計劃的活動式工作。這種管理迫使組織的每一層次、每個部門及每個成員首先考慮目標的實現,盡力完成目標,因為這些目標是組織總目標的分解,故當組織的每個層次、每個部門及每個成員的目標完成時,也就是組織總目標的實現。在目標管理方式中,一旦分解目標確定,且不規定各個層次、各個部門及各個組織成員完成各自目標的方式、手段、反而給了大家在完成目標方面一個創新的空間,這就有效地提高了組織管理的效率。

  ***3***明確任務。目標管理的另一個優點就是使組織各級主管及成員都明確了組織的總目標、組織的結構體系、組織的分工與合作及各自的任務。這些方面職責的明確,使得主管人員也知道,為了完成目標必須給予下級相應的權力,而不是大權獨攬,小權也不分散。另一方面,許多著手實施目標管理方式的公司或其他組織,通常在目標管理實施的過程中會發現組織體系存在的缺陷,從而幫助組織對自己的體系進行改造。

  ***4***自我管理。目標管理實際上也是一種自我管理的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引導組織成員自我管理的方式。在實施目標管理過程中,組織成員不再只是做工作,執行指示,等待指導導和決策,組織成員此時已成為有明確規定目標的單位或個人。一方面組織成員們已參與了目標的制訂,並取得了組織的認可;另一方面,組織成員在努力工作實現自己的目標過程中,除目標已定以外,如何實現目標則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事,從這個意義上看,目標管理至少可以算作自我管理的方式,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的一種過渡性試驗。

  ***5***控制有效。目標管理方式本身也是一種控制的方式,即通過目標分解後的實現最終保證組織總目標實現的過程就是一種結果控制的方式。目標管理並不是目標分解下去便沒有事了,事實上組織高層在目標管理過程中要經常檢查、對比目標,進行評比,看誰做得好,如果有偏差就及時糾正。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一個組織如果有一套明確的可考核的目標體系,那麼其本身就是進行監督控制的最好依據。

  2、目標管理的不足。

  哈羅德·孔茨教授認為目標管理儘管的許多優點,但也有許多不足,對這樣的不足如果認識不清楚,那麼可能導致目標管理的不成功。下述幾點可能是目標管理最主要的不足:

  ***1***強調短期目標。大多數的目標管理中的目標通常是一些短期的目標:年度的、季度的、月度的等。短期目標比較具體易於分解,而長期目標比較抽象難以分解,另一方面短期目標易迅速見效,長期目標則不然。所以,在目標管理方式的這施中,組織似乎常常強調短期目標的實現而對長期目標不關心。這樣一種概念若深入組織的各個方面、組織所有所員的腦海中和行為中,將對組織發展沒有好處。

  ***2***目標設定困難。真正可用於考核的目標很難設定,尤其組織實際上是一處產出聯合體,它的產出是一種聯合的不易分解出誰的貢獻大小的產出,即目標的實現是大家共同合作的成果,這種合作中很難確定你已做多少,他應做多少,因此可度量的目標確定也就十分困難。一個組織的目標有時只能定性地描述,儘管我們希望目標可度量,但實際上定量是困難的,例如組織後勤部門有效服務於組織成員,雖然可以採取一些量化指標來度量,但完成了這些指標,可以肯定地說未必達成了"有效服務於組織成員"這一目標。

  ***3***無法權變。目標管理執行過程中目標的改變是不可以的,因為這樣做會導致組織的混亂。事實上目標一旦確定就不能輕易改變,也正是如此使得組織運作缺乏彈性,無法通過權變來適應變化多端的外部環境。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以不變應萬變"許多人認為這僵化的觀點,非權變的觀點,實際上所謂不變的不是組織本身,而是客觀規律,掌握了客觀規律就能應萬變,這實際上是真正的更高層次的權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