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人才表彰大會講話稿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人才就不會被埋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召開全縣首屆“優秀人才”表彰大會,主要目的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切實加強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激勵各類人才奮發進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功立業。剛才,大會對50名優秀人才進行了命名錶彰,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各位優秀人才表示熱烈的祝賀!

  下面,我就進一步做好我縣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講幾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發展的新機遇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黨的*報告科學分析了我國人才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闡述了科學人才觀,把人才強國戰略確定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三大基礎戰略之一,並首次寫入黨章,進一步提升了人才強國戰略在黨和國家戰略佈局中的地位,為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一,人才理念深入人心。20*年全國第一次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後,各級、各部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發展戰略作為重點任務,加強指導,研究政策,落實措施,建立機制,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援人才工作的氛圍日漸濃厚,人才成長創業的環境日漸改善,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日漸凸顯。在知識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誰擁有了人才優勢,誰就擁有了發展優勢,誰能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知識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誰就能夠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希望大家珍惜人才工作的大好形勢,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才智。

  第二,人才資源得到快速發展。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抓好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意識,把促進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緊緊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人才三個環節,堅持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和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三類人才一起抓,出臺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逐步營造了重視人才、激勵人才、宣傳人才、發展人才的良好環境,積極探索做好人才工作的新路子,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第三,人才工作態勢良好。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人才強縣戰略和黨管人才,以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構建和諧“金*”為奮鬥目標,相繼出臺了《關於大力優化人才環境的實施意見》、《*縣優秀人才評選和管理辦法》、《*縣農村實用人才選拔暫行辦法》等系列檔案,縣財政每年預算50萬元的“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用於人才的培養、選拔和表彰獎勵,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優秀人才。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工作的領導體制、執行機制和議事規則,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切實把人才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落到了實處。人才工作領域也向縱深發展,由傳統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向“兩新”組織和農村進行拓展和延伸。用產業聚才、用專案引才、用事業留才,為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實現價值提供了廣闊舞臺。

  二、分類指導,不斷增添人才隊伍的新活力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資源,尤其是今天命名錶彰的首屆優秀人才都是我縣各行各業公認的先進代表,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建功立業,作出了貢獻。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發達地區相比,與當前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需要相比,我縣人才總量還不足,結構還不夠合理,高層次、複合型人才還很短缺。因此,搞好分類指導,提高素質,調優結構,建強隊伍是全縣人才工作的重點。

  第一,要立足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增添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新活力。縣商務局作為各類企業的主管部門,要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加大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施有效管理的力度,尤其是要不斷探索對各種新經濟組織中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進行管理的有效途徑。要以提高崗位操作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在崗位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創造條件,營造優秀經營管理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第二,要立足於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添高技能人才的新活力。高技能人才作為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產業大軍的優秀代表和技術工人隊伍的核心骨幹,在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縣勞保局作為技能人才的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高技能人才技術創新的領軍作用和典型示範的帶動作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的影響力。

  第三,要立足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增添農村實用人才的新活力。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上,各鄉鎮、縣直涉農部門要充分發揮黨校、職業技術學校、農廣校等陣地的作用,以“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村黨員幹部遠端教育網路”等為載體,組織農村實用人才集中培訓,進行政策、實用科技知識的理論輔導,通過科技下鄉等形式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各種專業指導,推廣新技術,帶動農民增收。積極鼓勵、支援農村實用人才領辦、創辦各類科技示範服務基地或專業合作組織,創辦一批“課堂+場園”式的培養基地,更新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理念,增強幹事創業的實戰能力。

  第四,要立足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增添社會工作人才的新活力。造就一支規模巨集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在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上,縣民政部門要結合我縣實際,在摸清底數、掌握現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吸引、培養和使用的工作機制,提高社會工作人才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社會工作人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要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現有社會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培訓,儘快提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研究和完善社會工作崗位設定的辦法,多渠道吸納社會工作人才,為社會工作人才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工作環境。

  篇2

  同志們:

  在喜迎我們偉大祖國60華誕之際,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隆重表彰全市優秀人才暨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工作、無私奉獻併為遼源振興崛起做出突出貢獻的全市各類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始終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全力優化人才工作環境,人才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呈現出人才輩出、各顯神通的喜人局面,廣大人才在加快推進遼源“兩個轉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受到表彰的62名優秀人才和10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先進單位,就是全市各類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優秀代表。在這些優秀人才中間,有潛心新產品開發的行業專家,有矢志新技術攻關的專業人才,有致力新工藝應用的一線工人,有普及現代農業技術、帶領農民致富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他們是遼源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他們以自身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新時代遼源人才勇於創新、善於創造的時代樂章,贏得了黨和政府的認可與社會各界的尊重。全市幹部群眾要以他們為榜樣,開拓進取,銳意創新,追求作為,努力為遼源轉型發展建功立業。下面,就進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我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堅定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的信念不動搖

  當前,遼源發展正面臨著重大戰略機遇期,能否實現“兩個轉型”,實現跨越發展,人才是關鍵。全市上下要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的發展理念,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第一,做好人才工作是搶抓歷史機遇的需要。長期以來,人才外流一直是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人才向發展優勢強、發展空間大的地區流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然趨勢。但是從去年全球金融危機暴發以來,人才流動發生了新的變化,發達國家和地區破產關停企業驟增,失業率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對人才吸引、容納能力明顯減弱,人才開始向新興經濟體和新崛起地區流動。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我們遼源經濟逆勢上揚,競爭力日益增強,發展潛力與空間巨大,對人才的吸引、容納能力明顯提高。為此,我們必須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吸引更多的域外人才為遼源經濟發展和轉型崛起服務。

  第二,做好人才工作是實現遼源經濟轉型的需要。為實現經濟轉型,我們精心謀劃了6個接續替代產業。但仍處在起步階段,產業規模還不夠大,產業實力和競爭力還不夠強,自主創新能力還不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還很弱。主要原因就是高層次管理人才數量不足,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人才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不強。要打造強勢產業,實現由低端向高階發展的轉變,必須解決好人才匱乏的問題。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等極具潛力高科技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我們要竭盡全力做好人才工作,為六個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援。不僅如此,我們著眼於提升遼源發展空間,規劃了長春·遼源1小時經濟、生活圈建設,努力把遼源打造成長春衛星城,更需要規劃設計、管理、技術等各類人才的廣泛參與。

  第三,做好人才工作是保障遼源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需要。發展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不僅是當前我們改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因素,也是保障遼源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必備條件。面對繁重的轉型發展任務,我們只有始終抓住人才這個關鍵不放手,不斷優化我市的人才隊伍,提升人才隊伍實力,逐步擴大人才優勢,才能在今後更加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趕超發達地區、引領經濟發展潮流的巨集偉目標。

  二、圍繞轉型大局,切實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

  當前,我市正處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推進經濟和城市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把抓好人才工作貫穿於遼源轉型發展的全過程。

  第一,要實施重點突破,統籌做好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推進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實現快速發展的奮鬥目標,必須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要在抓好黨政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在打造企業家隊伍上尋求突破。要以提高現代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為核心,堅持自主培養和積極引進相結合,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的培養和使用的新途徑,加快推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程序,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二是在培養造就科技創新型人才上尋求突破。要加大自主培養的力度,積極組織開展科技攻關、技術革新等活動,努力將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重點專案和現實生產力。要拓展藉助外腦外力的方式和途徑,引才引智,組建一批由一定數量拔尖人才組成的核心專家群和決策智囊庫,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研骨幹隊伍。三是在培育大批高技能人才上尋求突破。著眼為專案建設提供大量產業技能人才,要加大培養開發力度,推進校企聯合和供需對接,推動職業教育多元化,培養一批適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熟練掌握崗位技能、善於解決工藝難題的高技能人才。四是在建設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上尋求突破。要找準人才工作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村綜合性服務組織,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骨幹和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著力打造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數量充足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第二,要創新人才管理模式,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必須在營造良好環境上下功夫,在提供優質服務上下功夫,在完善政策機制上下功夫。一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注重提升能力育人才。要圍繞人才能力建設,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規劃,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實現人才培養總量目標、結構目標的有機統一,不斷促進人才總量同全市發展的目標相適應,人才結構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需求相適應,人才素質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適應。二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不拘一格選人才。要繼續實行靈活多樣的引才方式,做到國內引進與國外引進相結合,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才相結合。要積極拓寬引才渠道,完善優惠政策,暢通引才通道,努力實現專案聚才、政策引才、感情留才。三要創新人才配置機制,揚長避短用人才。要堅持在加快發展中鍛鍊人才、檢驗人才、發現人才、交流人才、任用人才;打破靜態選人用人制度,建立能上能下、動態管理的長效用人機制,充分發揮人才的潛力和優勢。四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營造環境留人才。要在政治上激勵,經濟上傾斜,生活上關心,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第三,要堅持黨管人才,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要從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抓好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人才隊伍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領導機構,認真履行黨管人才的職責,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加強對人才工作的戰略規劃和巨集觀指導,在人才培養、吸引、使用、流動、評價、激勵等方面制訂完善有關政策法規體系,建立人才資訊庫和人才資訊網路,提高人才工作服務水平,落實人才工作專項經費,並列入財政預算,為做好人才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要不斷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大力宣傳黨和政府關於人才工作的方針政策,進一步認識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力宣傳人才工作成功經驗和做法,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推動和促進人才工作;大力宣傳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事蹟,在全市形成人人努力學習、努力成才、創新超越的良好氛圍。

  三、追求作為,為推動遼源“兩個轉型”再立新功

  今天受表彰的各類人才是全市各行業、各領域人才的優秀代表,全市各類人才都要向他們學習,發揚刻苦鑽研、勇於奉獻、追求作為的精神,積極投身到遼源“兩個轉型”的事業中來,發揮好中堅和骨幹的作用。

  第一,要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先鋒作用。全市各類人才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科學技術和關鍵人才的需求,主動深入建設一線,積極發揮帶動、示範作用,勇於創新,積極進取,刻苦鑽研,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不斷破解各種發展難題,推動我市重點專案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為遼源的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二,要在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模範作用。全市各類人才要帶頭倡導全面、協調的科學發展理念,積極推動科學文化建設,大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努力成為先進文化的實踐者和推動者,促進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的形成。

  第三,要在重大決策諮詢中發揮智囊作用。全市各類人才要關注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和諮詢論證,多提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人才協會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各級各部門積極配合,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整合人才資源,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搭建平臺。

  同志們,時代呼喚人才也造就人才,遼源轉型發展需要人才也成就人才。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幹部都要真正關心人才,真情愛護人才,真心培養人才,不斷激勵廣大人才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創新奉獻,為推動遼源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再立新功,再創佳績!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