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戰讀書筆記

  有人讀了持久戰,反思自己要學習毛澤東思想,生活態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種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那大家又領悟到哪些值得學習的精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文中首先對於“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並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為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由於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一定不會很快結束。而後三點則可說明我們一定會勝利,只不過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後文中闡述了我國將採取的戰略,分析了戰爭趨勢。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群眾,只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上比我們先進,但是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同時,也指明瞭中日都不會妥協以結束戰爭。與日本方面,他們的胃口很大,單純幾個省份的割讓並不能滿足他們的狼子野心;對於中國,我們也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我們是絕不會妥協的,戰爭也是必然會進行下去的。

  最後,而對於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為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於戰爭初期,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銳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為經典,成為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即使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學習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篇二

  《論持久戰》明確的點出了中國與日本打的是一場持久戰——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文中還明確指出“亡國論”、“速勝論”這些思想的錯誤性。毛澤東同志是站在一個超越了軍事的角度來對軍事行動進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實現從政治層面著眼,再結合其特點運用哲學思想理論來進行認識,使我們能看得更加深遠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對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認知和理解。

  “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這是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講述的一段話。從中看來,我們平時看問題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極端,要學會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兩個極端,要權衡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透它,從而解決這件事。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順心的也有不順心的,那些不順心的事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事情都有兩面性,換一個角度看,或許壞事就會變成好事,那我們面對這件事情的心情自然就會好起來,進而就能夠更好的處理這件事,做出理智,正確的決策。

  “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於“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游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這也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話,總有人會認不清中國現在的實力以至於對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實際的判斷。這樣就會影響我方的作戰力。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是這樣的,面對困難時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過於樂觀,這都不是面對問題的最好心態,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對方的實力都是失敗的隱患。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弱點,才能揚長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從而遊刃有餘地解決自己面度對的困難。

  “平型關一個勝仗,衝昏了一些人的頭腦;臺兒莊再一個勝仗,衝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平型關和臺兒莊是抗日戰爭中少有的大捷,之後幾乎就沒有打過什麼勝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就告訴我們:不能被一點點小小的勝利就衝昏了頭腦,我們要冷靜的面對一切。驕兵必敗,這是歷古以來的規律。冷靜分析當前局勢才是上上之策。

  篇三

  讀了毛澤東《論持久戰》後頗有感受。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主席說:“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援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援與同情。最後,毛主席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會輸嗎?答覆:不會。中國會速勝嗎?答覆:不會。這個戰爭會持續很久。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國內,當時有著“中國會輸、中國能速勝的錯誤思想。為了人民,毛主席告訴了我們正確的看法。

  毛主席還指出,這個持久的戰爭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讀完《論持久戰》,我感觸很多。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持久戰呢?無論是誰,都不可能經歷一帆風順的一生,也不太會有註定失敗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經受過無數困難與挫折的洗禮,不可能不廢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敗,不怕挑戰,成功近在咫尺。所以“速勝論”與“亡國論”都是錯誤的,我們的人生同樣需要持久戰。在一生中,我們會經歷不同的階段,正如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一樣,人生或許有更多的時期,認清每個時期自己的任務,確立不同的目標,我們會過得更加充實。論持久戰提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的論斷,那麼在人生中,自己就是勝利之本,每一個人都掌握著自己的前途與命運,選擇怎麼樣的人生道路,最終會有什麼樣的歸宿,你,都是根本。我想,我們現在需要從全新的角度去學習思考論持久戰,去體會革命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賦予它不一樣的含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負我們的使命,不斷的成長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