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麋鹿的傳奇故事

  麋鹿和是中國特產的“國寶”,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麋鹿,俗稱“四不像”,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鹿科動物。從春秋戰國至元明清,古人對麋鹿的記述很多,屈原、班固、許慎、杜甫、沈括、蘇軾、陸游、李時珍、乾隆……曾提及麋鹿的古代名人不勝列舉,甚至傳說姜子牙的座騎、指鹿為馬、逐鹿中原的典故都與麋鹿有關。鹿這種動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深令人難以想象,它不僅是先人狩獵的物件,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還作為生命力旺盛的標誌和升官發財的象徵。全世界約有40多種鹿,惟麋鹿是一種集自然演化、地理分佈、人文記載和曲折傳奇於一身的動物。麋鹿之奇尤其表現在於它身世的非凡,而這傳奇般的身世竟與一位法國傳教士有著不解之緣,要不是當年阿芒.大衛隔牆一瞥,恐怕麋鹿的故事就不會如此曲折足失宕、悲歡離合充滿戲劇性了。

  那是1865年秋季的一天,法國博物學家兼傳教士阿芒.大衛一臉風塵地在北京南郊進行動植物考察,經過南海子皇家獵苑時,大衛從苑外土崗上向內窺視,他雙眼一亮,那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動物分類學上尚無記錄的鹿。作為一個博物學家當然以發現新種為榮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使他盤桓數月不肯離去,他的驚駭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金世界惟一倖存的一群麋鹿。無奈皇家禁地不允許外人進入,大衛更無法弄到一隻活的麋鹿,直到次年初,大衛才設法買通了守苑的軍士,在一個“月黑風高夜”,獵苑的守卒祕密地以20兩紋銀為代價將一對鹿骨皮換給了大衛。不久,法國駐大清代辦亨利.狄白龍4聶又設法弄到了一對,其中雄性死掉後也送給了大衛。大衛神父便於1866年4月將這三隻麋鹿標本寄到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經過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館長的鑑定,這不僅為從未發現的新種,而且是鹿科動物中的一個獨立的屬,當首次把麋鹿從科學角度公佈於眾,便轟動了西方各國。按照動物學界的慣例,應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這種鹿,從此麋鹿這種自古就聲名卓著的動物便被稱為大衛神父鹿。至今在國外,還沿用此名,而實際上我們的祖先早就根據它的外形和生活習性,為了區別於其它的鹿,將它取名為“麋”,因為它是鹿科動物的一種,後人稱之為麋鹿。大衛對麋鹿的發現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極大興趣,從1866年到1876年的十年間,英、法、德、比等國的駐清公使及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等各種手段,共從北京南苑弄走幾十頭麇鹿,飼養在動物園裡。後來日本大臣對清朝出使的官員還提出:“南苑有四不像,日本向無此獸,本國君主極為傾慕,欲得之以開闊眼界,懇請見賜一對”,清廷便通知內務府奉宸苑辦理贈鹿事宜。可見清朝末期麋鹿因大衛的發現之緣故紅極一時,從“養在深苑人未識”忽然“一舉成名天下知”了。

  1894年,京南永定河氾濫,洪水沖垮了南苑的圍牆,方圓210平公里的皇遊獵苑淪為一片澤國,許多麋鹿逃散出去併成了饑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國聯軍趁清政府腐敗、防務空虛一舉攻入北京,北燒圓明園,南掠皇家獵苑,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使中國特有的這種珍奇之物從此在中國絕跡。據說,在某王爺府中尚存一對,後轉至“萬牲園”,不久也死掉。舉世公認,1900年,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無巧不成書的是麋鹿的發現者阿芒.大衛也於1900年11月10日在巴黎溘然長逝。

  篇二

  那些流落於異國他鄉,被歐洲一些動物園收養的麋鹿,由於環境的不適應,種群規模逐漸縮小而紛紛死去,越養越少。這時出現了一位使麋鹿絕處逢生的人: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一個酷愛動物特別喜愛鹿科動物的人士。1898年起,他出重金將原飼養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衛普等動物園的麋鹿,共計18頭悉數買下,這成為地球上奄奄一息,香火僅存的惟一一群。從各處收集來的18頭麋鹿都被放養在英國倫敦以北72公里,佔地約1214平方公里的烏邦寺莊園內。這座莊園水草豐美,林木蔥鬱,芳野幽曠,曲經繞湖,是英王愛德華六世於1547年封給大臣約翰.羅素即後來的貝福特公爵的采邑,為英格蘭地區七座對外開放的著名古典園林之一。除了麋鹿之外,還有中國河麂、黃麂、印度花鹿、歐洲鹿等,所有動物均自由散養。據說那些寄人籬下的麋鹿整日的悶悶不樂,無精打采的呆立水畔,拉著長臉,表情呆扳,顧影自憐,像害了相思病一樣,但後期畢竟能正常地繁殖了。1914年,一戰爆發時,已達88頭,二戰時達到255頭。二戰以前,烏邦寺的主人始終以“保有世界惟一麋鹿群”為榮而一頭也不肯出讓,但二戰德軍戰火染指英倫,當日子承父業的小貝福特終於改變了主意,提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危險的。”他惟恐這惟一的僅剩的一群麋鹿再次毀於戰火而遭後人的唾罵,便將烏邦寺內的麋鹿向國內外各大動物園轉讓了許多。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達1320頭,均為當初18頭麋鹿的後代。遍及亞、歐、非、美、澳各洲,但惟獨沒有回到它們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國。雖然在1956年和1973年各有一對和兩對麋鹿運至北京動物園,但因繁殖障礙生境不適,與從前許多歐洲動物園一樣,一直未能復壯種群。

  篇三

  中國是麇鹿的的老家,隨著祖國的強大、穩定,從1979年開始,我國的動物學家譚邦傑就在報刊上呼籲,要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國,為麋鹿重建家園,恢復我國的麋鹿種群。他的倡議得到到英國烏邦寺莊園的主人塔維斯托克侯爵的熱烈響應。1984年11月,塔維斯托克候爵決定將22頭麋鹿無償贈送給中國。生物學家和生態專家對此作了可行性研究,經論證後認為,北京南郊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舊址是麋鹿重引回中國的理想地點。

  1985年5月,北京大興北部的南海子麋鹿園開始興建。這一帶是明清皇家園囿南海子裡的三海子,900餘畝的湖沼荒原還保留了原來的自然地理景觀。湖岸四周垂柳成蔭,碧野鋪芳;湖濱蘆葦搖曵,野鴨、灰鶴等10多種水禽在湖面嬉戲。風光秀麗,景色優美,是麇鹿繁衍和棲息的理想場所。當年8月24日,22頭麋鹿從英國烏邦寺安全抵運北京,當晚便轉運到南海子麋鹿園。麋鹿踏上了故園的土地,歡快地賓士著,逐漸消失在草場深處。1987年9月30日,英國烏邦寺公園又贈送給南海子麋鹿苑18頭雌麋鹿。如今南海子麋鹿苑內己經繁衍至800餘頭,種群數量得到了很好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