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幟易幟的成語故事
“拔幟易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淮陰侯列傳》,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草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後,率領漢軍攻佔了魏國和代國,接著又在張耳的協助下,帶了幾萬兵東下井陘,攻擊趙國。趙王和主將陳餘在井陘口聚集了二十萬大軍阻擋。
謀士李左軍建議陳餘拔給他三萬軍隊,從小路出發,出奇不意地擷取漢軍的後勤裝備及糧食;而它的前軍抵達井陘時不與交戰。這樣的話,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韓信和張耳的頭顱。
陳餘是個讀書人,不愛使用詐謀奇計,認為韓信的兵不過數千,經過千里行軍,巳非常疲憊,可以直接予以攻擊,因此沒有采納李左軍的計謀。
韓信手下的人探聽到這個訊息後,十分高興,放心東下井陘,進軍到離井陘口三十里之處,韓信下令休息。半夜裡,他選出兩千名輕騎兵,讓他們每人拿著一面紅色旗幟,從小道來到井陘口山後隱蔽起來,同時對他們說:“我將另派一支軍隊與趙軍對壘,並假裝敗退。這樣,趙軍必定傾巢而出,前來追擊。你們乘此機會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我們漢軍紅色的旗幟。”
接著,韓信又派出一支一萬人的軍隊,叫他們背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排出兵法上最諱忌的背水之陣,都哈哈大笑,以為漢軍自己斷了後路。
天剛亮,韓信指揮這一萬人的軍隊向井陘口進發,趙軍立即開啟營門迎擊。戰了一段時間後,韓信、張耳命漢兵丟掉旗鼓,向水邊退去。漢兵退到水邊陣地,再也無法後退,只得拼死作戰。
這時,隱蔽在山後的兩千漢兵,趁趙營無人守衛,快速衝進趙營,飛快地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紅色的旗幟。而在水邊作戰的趙兵,因遇到背水一戰的漢兵的頑強抵抗,無法取勝,想返回營地,卻見那裡全是漢軍的紅旗,以為趙王已被漢兵抓住,頓時軍心大亂,各自逃命。接著,漢軍兩面夾擊趙軍,結果主將陳餘被殺,趙王被活捉。
- 拔幟易幟的成語故事
- 四年級小學生暑假語文作文素材
- 植樹節活動作文
- 甘油加白醋美白方法
- 盛夏如何在野河釣鯽魚
- 教科版九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家庭用電單元測試題
-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五篇精選
- 自強女人勵志語錄
- 高血壓不能吃什麼有哪些治療偏方
- 蒜香茭白炒肉絲簡單又營養做法圖解
- 新手開車時怎樣提高觀察能力
- 武術功法的意義
- 20條關於尊老愛幼的名人經典語錄
- 父母教育孩子正能量語句有哪些
- 孩子不願做家務有哪些原因
- 離職發給領導的感謝簡訊_辭職是感想領導幫助的話
- 關於現代教育的論文
- 古裝電視劇裡的經典臺詞
- 負薪掛角的成語故事
- 公證強制執行制度有什麼特徵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