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顧後意思

注音 ㄓㄢ ㄑㄧㄢˊ ㄍㄨˋ ㄏㄡˋ

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釋義 瞻:向前望;顧:回頭看。原形容做事謹慎;考慮周密。現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離騷》:“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簡體字 瞻前顾后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瞻,不能寫作“簷”或“沾”。

相似詞 左顧右盼

相反詞 一往直前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懷才不遇,在官場上屢遭排斥,楚懷王對他的提議置之不理,他內心十分痛苦,他只有通過詩歌來宣洩自己,在《離騷》中他寫道:“夫惟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英語翻譯 look ahead into the future and back into the past

日語翻譯 あとさきをよく考える,優柔不断である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ㄓㄢ ㄑㄧㄢˊ ㄍㄨˋ ㄏㄡˋ

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成語解釋 瞻,向前看。顧,回頭看。「瞻前顧後」指看看前面再看看後面,形容做事謹慎周密。後用來形容檢討過去、計畫未來,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語出戰國楚.屈原〈離騷〉。

一、【語義說明】形容做事謹慎周密。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仔細嚴謹」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這個問題牽涉很廣,務必瞻前顧後,考慮周詳,不可輕率!
<02>這件事看似無關緊要,其實涉及多方利益,必須瞻前顧後地審慎處理。
<03>凡事在進行前都應有周密的計畫,最好能瞻前顧後,設有備案,以免一有意外就無法補救。
<04>諸葛亮籌謀的每個戰略,都是瞻前顧後,十分周密,甚至連退路都設想好了,真不愧為一代軍師。
<05>要使活動圓滿結束,事前就必須瞻前顧後,對各種狀況進行沙盤推演,才不致無法應付突發事件。二、【語義說明】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猶豫不定」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你老是這樣瞻前顧後,是沒辦法成大事的!
<02>做事情如果一味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那一定不會成功。
<03>世事本就難料,與其瞻前顧後地在原地踏步,不如大膽地去嘗試看看。
<04>他做事總是瞻前顧後,所以常常錯失良機,永遠只能當個平凡的上班族。
<05>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做事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的人很難出人頭地。
<06>他在重要時刻,總是瞻前顧後拿不定主意,讓公司白白損失了許多生意。
<07>大膽果斷的人往往能搶得先機,瞻前顧後、猶豫不決的人則容易被社會淘汰。
<08>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來總是瞻前顧後,顧慮較多,讓人覺得有些畏首畏尾。

成語典故 戰國楚.屈原〈離騷〉(據《楚辭》卷一引)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1>民之計極2>。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注解〕(1)相觀:相視。(2)計極:急切需要。

典故說明 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原本受到重用,擔任司徒的要職。但後來楚懷王決定與秦國交好,屈原看清秦國的計謀極力反對,懷王聽信了小人讒言,將屈原貶到楚國西北邊境的漢北。屈原雖然被流放邊疆,但心裡一直掛念著國事,憂心國家未來的前途,於是寫了〈離騷〉這篇文章,同時表明自己忠貞愛國之心。其中有段寫到為君者應有的德行,以古代的君王為例,像夏桀、商紂等暴君,違背正道,魚肉臣民,結果使得國家滅亡;而商湯、大禹、周代的文王、武王等賢君,做事恭敬,依循正道,讓天下太平。屈原因此下結論說,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公正無私。「瞻前而顧後兮」,要能兼顧前後,做事謹慎周密,看清人民的需要與希望。後來「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檢討過去、計畫未來。又因如果只顧看前觀後,往往忘了採取行動,所以「瞻前顧後」也用於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近義成語三思而行 謹小慎微 猶豫不決 舉棋不定

反義成語一往直前 輕舉妄動 當機立斷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