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厲內荏意思

注音 ㄨㄞˋ ㄌㄧˋ ㄣㄟˋ ㄖㄣˇ

拼音 wài lì nèi rěn

釋義 表面強硬而內心虛弱。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郎剴傳》:“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內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故清濁而寒溫不效也。”

簡體字 外厉内荏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外強中乾外強中瘠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ㄨㄞˋ ㄌㄧˋ ㄋㄟˋ ㄖㄣˇ

拼音 wài lì nèi rěn

成語解釋 義參「色厲內荏」。見「色厲內荏」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色厲內荏」之典源,提供參考。《論語.陽貨》子曰:「色厲而內荏1>,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2>也與!」〔注解〕(1)荏:音ㄖㄣˇ,柔弱、怯懦。(2)穿窬之盜:超越圍牆進入人家竊取財物的盜賊。窬,音ㄩˊ,通「踰」,踰越。見「穿窬之盜」。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色厲內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陽貨》篇載:孔子說:「有些人外表非常嚴厲,內心卻十分怯懦,若拿小人來作比喻,就像是翻牆挖壁進入別人家裡的盜賊。」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大概可以測知,在孔子眼中,「色厲內荏」者,指的是表裡不一的人。這樣的人在人前偽裝成嚴峻守義之士,竊取別人的尊敬,但內心唯恐被人識破,令人不齒,和盜賊在人前裝作光明正大,但心裡就怕被人拆穿一樣。後來「色厲內荏」被用來形容人外表嚴厲而內心怯懦。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