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乾意思

注音 ㄨㄞˋ ㄑㄧㄤˊ ㄓㄨㄙ ㄍㄢ

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釋義 指外表好像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外強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

簡體字 外强中干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中,不能寫作“忠”。

相似詞 外剛內柔外方內圓

相反詞 外柔內剛外圓內方

成語故事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 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 "自古以來, 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 因為它土生土長, 熟悉道路, 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 不好駕馭 (控制) , 一遇到意外, 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 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 (原文是“外強中乾”) , 怎麼能作戰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戰鬥打響後, 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 很快陷入泥濘, 進退不得。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 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

英語翻譯 be strong without but feeble within

日語翻譯 見かけ倒(たお)し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ㄨㄞˋ ㄑㄧㄤˊ ㄓㄨㄥ ㄍㄢ

拼音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成語解釋 「外強中乾」之「強」,典源作「彊」。「彊」同「強」。形容馬的外表看似強壯,內在卻氣力衰竭。語出《左傳.僖公十五年》。後用「外強中乾」泛喻各種事物外表看似充實強盛,實則空虛衰弱。△「色厲內荏」

【語義說明】比喻事物看似充實強盛,實則空虛衰弱。
【使用類別】
用在「內外不一」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你別以為他壯得像頭牛,其實外強中乾,常常生病。
<02>我看敵軍的訓練並不精實,當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的。
<03>不要被他壯健的外表所欺,妳得留心他外強中乾的本質。
<04>別看他吼得那麼大聲,就是因為外強中乾,才需要那樣虛張聲勢。
<05>歷經兩代的揮霍,這王大戶只剩下門面,留下個外強中乾的場面。
<06>看他腳步虛浮,應該是個外強中乾,虛有其表的傢伙,沒什麼好怕。
<07>有些人出手闊綽、住華廈、穿名牌,其實是外強中乾,一身的債務。
<08>這家公司資產早被掏空,現在只是外強中乾地苦撐著,遲早會宣布破產。
<09>為了面子,即便已是外強中乾,他還是硬著頭皮說:「儘管出招,老子還挺得住!」

成語典故 《左傳.僖公十五年》(晉侯)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卜右,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僕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1>,陰血周作,張脈僨興2>,外彊中乾。進退不可,周旋3>不能。君必悔之。」弗聽。……秦獲晉侯以歸。〔注解〕(1)亂氣狡憤:體內狂亂不順之氣,暴戾而煩躁。(2)僨興:突起。僨,音ㄈㄣˋ。(3)周旋:在戰場上周折迴旋。

典故說明 春秋時代,秦晉兩國交戰,晉惠公親自領兵上陣。出發前,卻選了四匹鄭國進獻的小馬駕車,朝中大臣慶鄭便勸他說:「古來遇到像戰爭這樣的大事,一定用本國出產的馬匹駕車,因為牠們和人生在同一片水土上,而知道當地人的心意,所以願意接受他們的調教,且熟悉他們駕馭的方法,隨便你怎樣導引牠,都沒有不如人意的。如今駕著外國的產物從事戰爭,等牠們一害怕起來,就會與人意相違。狂亂而煩躁,於是血液加速周身運行,使血管膨脹而青筋暴露。雖然從外表看起來非常強壯,內在卻已氣力衰竭。這時叫牠前進後退牠們都不肯,叫牠周折旋轉牠們也不能。那時君一定會後悔的。」惠公不聽,駕著小馬,與秦軍戰於韓原,車馬竟陷在泥濘裡動彈不得,被秦人俘虜。《左傳》「外彊中乾」一語,本形容馬受驚後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後來以「強」代「彊」,借以比喻各種事物看似充實強盛,實則空虛衰弱。

近義成語色厲內荏 虛有其表

反義成語外柔內剛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