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的意思

注音 ㄈㄚˇ ㄒ一ㄤ

拼音 fǎ xiāng

基本釋義

⒈  古代皇宮選擇妃嬪、宮女所規定的標準相貌。

⒉  舊時指骨法、相貌。

⒊  指佛像。

⒋  佛教語。謂諸法真實之相。

⒌  “法相宗”的省稱。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法相「ㄈㄚˇ ㄒ一ㄤ」

⒈  宇宙間的一切現象。

《大寶積經·卷二十三》:「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為觀察。」

⒉  僧道稱天尊的莊嚴寶相。

唐·黃滔〈丈六金身碑〉:「銅為內肌,金為外膚,取法西天,鑄成東越,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皇宮選擇妃嬪、宮女所規定的標準相貌。

《後漢書·皇后紀序》:“漢 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 洛陽 鄉中閲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
《隋書·列女傳·襄城王恪妃》:“妃姿儀端麗,年十餘,以良家子合法相,娉以為妃。”
《北史·王世充傳》:“帝愈喜,因密令 世充 閲觀諸女,資質端麗合法相者,取正庫及應入京物以聘納之。”

⒉  舊時指骨法、相貌。

漢 王充 《論衡·骨相》:“類同氣鈞,性體法相固自相似。”
漢 王充 《論衡·骨相》:“故 范蠡、尉繚 見性行之證,而以定處來事之實,實有其效,如其法相。”

⒊  指佛像。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銅為內肌,金為外膚,取法 西天,鑄成 東越,巍巍落落,毫光法相。”
清 周茂蘭 《王五痴積制錢為佛像五軀送供虎丘禪院》詩:“法相滿月真微妙,光瑩潔浄如琉璃。”

⒋  佛教語。謂諸法真實之相。

《法華經·化城喻品》:“大聖轉法輪,顯示諸法相。”
《百喻經·山羌偷官庫衣喻》:“愚痴羌者猶如外道,竊聽佛法,著己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佈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
南朝 樑 沉約 《枳園寺剎下石記》:“深達法相,洞了宗極,勤誠外著,仁隱內弘。”

⒌  “法相宗”的省稱。詳“法相宗”。

章炳麟 《菌說》:“夫六經之説,誠亦有權,與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