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黷的意思
注音 ㄍㄢ ㄉㄨˊ
拼音 gān dú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幹瀆”。
⒉ 猶冒犯。
幹黷「ㄍㄢ ㄉㄨˊ」
⒈ 冒犯。
引唐·韓愈〈上宰相書〉:「幹黷尊嚴,伏地待罪。」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幹瀆”。猶冒犯。
引《宋書·顏延之傳》:“但時制行及,歸慕無賒,是以腆冒愆非,簡息幹黷。”
唐 韓愈 《上兵部束侍郎書》:“幹黷嚴尊,伏增惶恐。”
宋 蘇轍 《四論熙河邊事札子》:“今日之命,臣雖不言,於臣職事,非有害也,而臣再三幹瀆聖聽,誠有説也。”
《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別的東西不來幹瀆,只這件,是宅上有餘的,故此敢來開口。”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下》:“議者欲舉 晉 衰以來夷 漢 之種姓,一切疏通分化之,使無干瀆。”
▸ 三幹
▸ 潤黷
▸ 窮黷
▸ 群幹
▸ 韌幹
▸ 榮幹
▸ 擅幹
▸ 軀幹骨
▸ 勤兵黷武
▸ 勤幹
▸ 強幹
▸ 軀幹
▸ 喬幹
▸ 輕黷
▸ 清幹
▸ 巧幹
▸ 強幹弱枝
▸ 鈐幹
▸ 寢苫枕幹
▸ 青幹
▸ 器幹
▸ 晴幹
▸ 侵黷
▸ 氣幹
▸ 奇幹
▸ 旗幹
▸ 平幹
▸ 椑幹
▸ 配幹
▸ 扭轉幹坤
▸ 奴爾幹都司
▸ 窮兵黷武
▸ 皮幹
▸ 能幹
▸ 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