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ㄡˇ ㄆ一ㄣˇ ㄓㄨㄥ ㄓㄥˋ

拼音 jiǔ pǐn zhōng zhè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魏、晉、南北朝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國語辭典修訂本

九品中正「ㄐ一ㄡˇ ㄆ一ㄣˇ ㄓㄨㄥ ㄓㄥˋ」

⒈  三國時魏文帝定九品官人法,郡邑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品第人才,由小中正以九等排定高下,上報大中正,核實後上報司徒,司徒再核,然後付尚書選用。晉、南北朝皆因襲其制,至隋始廢。

引證解釋

⒈  魏、晉、南北朝 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魏文帝 曹丕 黃初 元年採納吏部尚書 陳群 的建議,各州、郡設立中正官,將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別評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選用,謂之“九品官人法”。沿至 晉、南北朝,選取專重門第,致“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成為世族豪門把持政權的工具。 隋文帝 時廢除此制,改行科舉制。參閱《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宋書·恩倖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