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的意思
注音 ㄙㄨˊ ㄗˇ
拼音 sú zǐ
基本釋義
⒈ 俗人。
例凡夫俗子。
英mediocre person;
相反詞
俗子「ㄙㄨˊ ㄗˇ」
⒈ 凡俗的人。
引《三國演義·第七五回》:「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
《西遊記·第一回》:「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
引證解釋
⒈ 指見識淺陋或鄙俗的人。
引唐 牟融 《題朱慶餘閒居》詩之一:“白丁門外遠,俗子眼前無。”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若庸夫俗子,用金帛相購請,雖窮餓,掉頭弗顧也。”
梁啟超 《南海康先生傳》第二章:“成童之時,便有志於聖賢之學,鄉里俗子笑之。”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古之雅人,曾謂婦人俗子,看畫必問這是什麼故事,大可笑。”
▸ 販夫俗子
▸ 凡夫俗子
▸ 村夫俗子
▸ 毽子
▸ 幌子
▸ 空當子
▸ 綠帽子
▸ 簍子
▸ 店子
▸ 刀子嘴
▸ 大帽子
▸ 妹子
▸ 磨子
▸ 筢子
▸ 三娘子
▸ 入境問俗
▸ 殤子
▸ 認死扣子
▸ 軟局子
▸ 砂殼子
▸ 弱子
▸ 三番子
▸ 入國問俗
▸ 少子
▸ 軟釘子
▸ 入鄉問俗
▸ 煞性子
▸ 入邦問俗
▸ 認賊為子
▸ 日子
▸ 撒丫子
▸ 認賊作子
▸ 肉丸子
▸ 撒鴨子
▸ 任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