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術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ㄕㄨˋ
拼音 sān shù
基本釋義
⒈ 三條途徑;三種方法或策略。(1)指兼併別國之三術。《荀子·議兵》:“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謂滅國三術。《穀梁傳·宣公十五年》:“滅國有三術:中國謹日,卑國月,夷狄不日。”範寧注:“卑國謂附庸之屬。襄六年傳曰:中國日,卑國月,夷狄時,此謂三術。”(3)指人主治國三術。《管子·任法》:“故主有三術。夫愛人不私賞也,惡人不私罰也,置儀設法以度量斷者,上主也。愛人而私賞之,惡人而私罰之,倍大臣,離左右,專以其心斷者,中主也。臣有所愛而為私賞之,有所惡而為私罰之,倍其公法,損其正心,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選·班固〈答賓戲〉》:“商鞅挾三術以鑽孝公,李斯奮時務而要始皇。”李周翰注:“三術,謂帝道、王道、霸道。”一說,指王道、霸道、富國強兵之道。
⒉ 《漢書·敘傳上》:“商鞅挾三術以鑽孝公。”顏師古注:“應劭曰:'王、霸、富國強兵為三術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國強兵,三也。”(5)謂行仁義之三道。《列子·說符》:“昔有昆弟三人,遊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6)進忠言之三術。漢荀悅《申鑑·雜言上》:“進忠言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
⒊ 三種特長。
引證解釋
⒈ 三條途徑;三種方法或策略。(1)指兼併別國之三術。
引《荀子·議兵》:“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2)謂滅國三術。 《穀樑傳·宣公十五年》:“滅國有三術:中國謹日,卑國月,夷狄不日。”
範寧 注:“卑國謂附庸之屬。 襄 六年傳曰:中國日,卑國月,夷狄時,此謂三術。”
(3)指人主治國三術。 《管子·任法》:“故主有三術。夫愛人不私賞也,惡人不私罰也,置儀設法以度量斷者,上主也。愛人而私賞之,惡人而私罰之,倍大臣,離左右,專以其心斷者,中主也。臣有所愛而為私賞之,有所惡而為私罰之,倍其公法,損其正心,專聽其大臣者,危主也。”
(4)指帝道、王道、霸道。 《文選·班固〈答賓戲〉》:“商鞅 挾三術以鑽 孝公,李斯 奮時務而要 始皇。”
李周翰 注:“三術,謂帝道、王道、霸道。”
一說,指王道、霸道、富國強兵之道。 《漢書·敘傳上》:“商鞅 挾三術以鑽 孝公。”
顏師古 注:“應劭 曰:‘王、霸、富國強兵為三術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國強兵,三也。”
(5)謂行仁義之三道。 《列子·說符》:“昔有昆弟三人,遊 齊 魯 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
(6)進忠言之三術。 漢 荀悅 《申鑑·雜言上》:“進忠言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發而止之謂之救,行而責之謂之戒。”
⒉ 三種特長。
引《梁書·王瞻傳》:“高祖 每稱 瞻 有三術:射、棊、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