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厭的意思
注音 ㄙㄢ 一ㄢˋ
拼音 sān yàn
基本釋義
⒈ 道教謂三種不忍食的動物,即雁、狗、烏魚。
三厭「ㄙㄢ 一ㄢˋ」
⒈ 道教以為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是謂三厭。
引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一八·字義字起》:「天厭鴈,地厭狗,水厭烏魚。鴈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西遊記·第八回》:「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引證解釋
⒈ 道教謂三種不忍食的動物,即雁、狗、烏魚。
引《西遊記》第八回:“遂此領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絶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人。”
明 朱國禎 《湧幢小品·字義字起》:“俗語有五葷三厭之説,厭字殊不解。後讀《孫真人歌》,謂天厭鴈,地厭狗,水厭烏魚。鴈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 三葷五厭
▸ 三推六問
▸ 三好二怯
▸ 三能
▸ 三墳
▸ 三娥
▸ 三致意
▸ 三老四嚴
▸ 三過筆
▸ 三過
▸ 三乏
▸ 三不歸
▸ 三制手
▸ 三邪
▸ 三浣
▸ 三夫人
▸ 三不朽
▸ 三匝
▸ 三天使
▸ 三娘子
▸ 三大節
▸ 三轉身
▸ 三居
▸ 三季稻
▸ 三道
▸ 三般兩樣
▸ 三神山
▸ 三襴貼裡
▸ 三和土
▸ 三科
▸ 三筆六詩
▸ 三顧
▸ 三代
▸ 三清殿
▸ 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