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勒,W.

[拼音]:wangshen

[英文]:observation of expression

中醫對病人精神意識和生命活動狀態進行總體觀察的診察疾病方法。屬望診範疇。主要是對病人的目光神態,言談舉止,應答反應,面色表情等方面進行觀察。

原理和臨床意義

神是機體生命活動狀態總的體現,以全身的精神意識、思維語言、感覺運動的狀況為主要標誌。神的盛衰是人體健康狀態的標誌之一。神與精、氣相互資生,共同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同樣,神的盛衰標誌著精、氣的盈虧。神以五臟功能活動和所生精氣為物質基礎,神的各種表現又與五臟功能有關。因此,望神也可瞭解五臟精氣的盛衰。

主要內容

望神的重點是眼神、表情和行為語言反應,而以眼神與面部表情為主。在臨床上,望神須著重鑑別得神、失神和假神。

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得神的表現為神志清楚,語言清晰,應答反應迅速,兩目活動靈敏、神采內含,面色明潤含蓄,表情豐富自然,動作舉止如常,體態自如,呼吸平穩。為健康人或雖病而預後良好的徵象。

失神即無神,是精虧氣損神衰的表現。失神的表現為神志昏迷,語言失常,應答反應緩慢或消失,兩目活動遲鈍、暗淡無光,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動作舉止反常,煩躁不安,強迫體位,呼吸異常。是疾病危重、預後不良的徵象。

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現的精神暫時好轉的假象,又稱迴光返照。如久病、重病者,突然精神轉佳,目光轉亮,言語不休,聲音洪亮,面部顴赤如妝,食慾增強等。這是因精氣衰竭已極,陰不斂陽,虛陽外越所致,為陰陽即將離絕的瀕死徵象。假神由失神轉化而來,需詳細瞭解以往病情,全面分析脈、舌、症狀和其他診斷資料,予以鑑別。

神志失常即精神意識異常,與臟腑精氣虛衰而致的失神不同。如煩躁不安,譫妄神昏,以及癲、狂、癇等所出現的精神失常,多因五臟功能失調和病邪(火、熱、痰、風等)內盛所致。

神氣不足,又稱少神。常見於虛證,是正氣不足的緣故。例如精神不振,健忘,嗜睡,聲低懶言,倦怠乏力,動作遲緩,多屬心脾兩虧,或腎陽不足之證,與失神有別。

參考文章

望神的內容有哪些?有什麼臨床意義?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