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官院

[拼音]:Deng Chumin

中國現代政治學家。生於1889年10月20日。曾名希禹,字昌權,筆名肥豚、田原等。湖北石首人。1913年考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留日期間,開始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1925年任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教務長,並參加革命工作。1928年在上海暨南大學任教,並擔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主席,與魯迅領導的“左聯”互相配合,反擊反革命的文化圍剿。後從事抗日活動。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央委員,後避居香港。1949年回到東北解放區,旋即出席了在布拉格召開的世界和平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山西省副省長、山西大學校長。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還長期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中國政治學會名譽會長等職。1981年2月4日逝世。主要著作有:《政治科學大綱》(1929)、《新政治學大綱》(即《政治學》,1932)、《民主的理論和實踐》(1945)、《世界民主政治的新趨勢》(1946)、《階級論》(1948)、《新中國政治問題講話》(1949)等。

鄧初民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最大貢獻,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建立了新型的政治學體系。他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作出了4點貢獻:

(1)闡述政治和政治學的本質。認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離開了經濟結構,便不能說明活的、變的政治;政治學是研究政治現象的科學;政治學的基本特徵是把政治關係的運動法則放置在社會內部的階級對立之上。

(2)規定政治學的研究物件。他給政治學下了這樣的定義:政治學是研究國家、政權、政府、政黨、革命等政治現象的科學,從而把階級、國家、政府、政黨、革命規定為政治學的研究物件,提出了著名的政治學“五論”。

(3)提出政治學的研究方法。認為只有用“現實論理學”即唯物辯證法的新方法,才能做到從現實的經濟生活方面、政治的全體性上、政治的發展過程中去研究政治學。

(4)確立了政治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地位。認為經濟構造形成社會的基礎,政治法制形成社會的第一上層建築,其餘道德、宗教等意識形態形成社會的第二上層建築,所以作為研究政治現象的政治學,是社會科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種。

鄧初民撰寫的《新政治學大綱》一書和他提出的政治學“五論”說,在中國政治學界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