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白刺

藥材名稱:蠶豆花

名稱出處:《現代實用中藥》

概況

基源:為豆科野豌豆屬植物蠶豆的花。

原植物:蠶豆Vicia faba L.

餘項參見“蠶豆”條。

生藥

採集:清明節前後開花時採摘花朵,晒乾或烘乾。藥材產於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鑑別:花皺縮,長約2cm,黑褐色。萼緊貼花冠管,先端5裂片,每因乾燥碎斷而殘缺,花的旗瓣在外,幷包裹著翼瓣和龍骨瓣。氣微香,味淡。以花朵完整、紫黑色、乾燥者為佳。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甘,平。 ①《蘇州本產藥材》:“甘,平。” ②《四川中藥志》:“平,澀。” ③《上海常用中草藥》:“甘、微辛,平。”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咳血,鼻衄,血痢,帶下,高血壓病。 ①《現代實用中藥》:“治吐血,咯血。” ②《蘇州本產藥材》:“涼血,和胃。” ③《安徽藥材》:“治鼻出血。” ④《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咳嗽,止白帶。” ⑤《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止帶,降血壓。治各種內出血,白帶,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鮮品15~30g);搗汁或蒸露。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現代實用中藥》:“治咳血:蠶豆花9g。水煎去渣,溶化冰糖適量,每日2~3次分服。” ②《福建中草藥》:“治血熱漏下:鮮蠶豆花30g,水煎服。” ③《新編祕方驗方匯海》:“治鼻衄,吐血:蠶豆花150g,陰千為末。每服10g,開水沖服。” ④《內蒙古中草藥》:“治高血壓:蠶豆花15~30g(鮮花30~60g),調冰糖,水煎服。” ⑤《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子宮功能性出血:鮮蠶豆花30g,水煎服。” ⑥《恩施中草藥手冊》:“治白帶:幹蠶豆花15~30g,水煎服。”

參考文章

蠶豆花的作用和功效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