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貫眾

藥材名稱:陽桃

名稱出處:《福建》

概況

異名:五斂子(《綱目》),山斂(《綱目拾遺》),羊桃、洋桃(廣東、廣西),五稜果、木踏子(廣西),酸桃(福建)。

基源:為酢漿草科陽桃屬植物陽桃的果實。陽桃屬全世界2種,中國僅陽桃1種。

原植物:陽桃Averrhoa carambola L.

歷史:陽桃始載於《綱目》,稱五斂子。載:“五斂子生嶺南及閩中,閩人呼為陽桃。其太如拳,其色青黃潤綠,形甚詭異,狀如田家碌碡,上有五稜如刻,起之作劍脊形。皮肉脆軟,其味初酸久甘,其核如柰,五月熟,一樹可得數石,十月再熟”。據上所述為今之陽桃無疑。

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2m。幼枝被柔毛,有小皮孔。單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0~15cm,葉柄及花梗被柔毛;小葉5~11,卵狀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長3~6.5cm,寬2~3.5cm,下面被疏柔毛。圓錐狀花序,花小,近鐘形,花瓣5,白色或淡紫色,倒卵形;雄蕊10,其中5枚較短且無花葯;子房5室,每室有胚珠多個。漿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8cm,淡黃綠色,表面光滑,具5翅狀稜角;食之味酸。花期3~5月,果期5~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517頁.圖2763)

生境與分佈:多栽培於園林或村旁,為南方主要水果之一。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馬來西亞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含C21-31長鏈烴、C22-29單烯、β谷甾醇、菜油甾醇、異巖藻甾醇、軟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2]、草酸、檸檬酸、蘋果酸、蔗糖、果糖、葡萄糖和類胡蘿蔔素類成分[1,4]尚含生育酚(α-Tocophero1)及41種揮發性成分[5],還含維生素C[7]。果實中粗蛋白質含量(g/100g果實):038(N×6.25)或0.35(N×025),總氨基酸含量(mg/100g果實)362,總必需氨基酸含量(mg/100g果實)149[6]。

種子中含油74%,含有軟脂酸、油酸、亞油酸、硬脂酸,含量分別是21.34%、45.83%、22.33%,8.15%[8]。

附 樹皮中含β-谷甾醇、羽扇醇、萜類和1,5-二羥基-6,7-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D-葡萄糖甙[9]。

參考文獻

[1] Phytochemistry 1983;26(6):1479。


[2] CA 1980;93:66141y。


[3]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72。


[4] J Agrie Food Chem 1983;31(1):166。


[5] J Agric Food Chem 1985;33(2):199。


[6] J Agric Food Chem 1980;28(6):1217。


[7] CA 1980;93:237178x。


[8] CA 1978;88:138221w。


[9] CA 1982;96:3163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