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果冬青根
藥材名稱:穿根藤
名稱出處:《潮州志》
概況
異名:絡石藤(《廣東中草藥》),銀珠果(《天然彩色臺灣藥草》),木頭疳(《廣西藥用植物名錄》),崧筋藤(廣州),蜈蚣藤(海南儋縣)。
基源:為茜草科九節屬植物葡匐九節的乾燥全株。
原植物:匍匐九節 Psychotria serpens Linn.,又名蔓九節(《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多分枝、攀緣或匍匐藤本,常以氣根攀附於樹幹或岩石上,長可達6m或更長。攀附枝有一列短而密的氣根。葉對生,紙質或革質,葉形變化很大,年幼植株的葉多呈卵形或倒卵形,年老植株的葉多呈橢圓形、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0.7~9cm,寬0.5~3.8cm,頂端急尖、鈍或銳漸尖,基部楔形或稍圓,邊緣全緣而有時稍反捲,干時蒼綠色或暗紅褐色;側脈4~10對,纖細;葉柄長1~10mm;托葉膜質,短鞘狀,頂端不裂,長2~3mm,寬2~5mm,脫落。聚傘花序頂生,有時被粃糠狀短柔毛,常3歧分枝,圓錐狀或傘房狀,長1.5~5cm,寬1~5.5cm,總花梗長達3cm,少至多花;花白色,花梗長0.5~1.5mm;花萼倒圓錐形,長約2.5mm,頂端5淺裂,裂片三角形,長約0.5mm;花冠管與花冠裂片近等長,長1.5~3mm,花冠裂片長圓形,喉部被白色長柔毛;花絲長約1mm,花葯長圓形,長約0.8mm。核果球形或橢圓形,具縱稜,常呈白色,直徑2.5~6mm;小核背面凸起,具縱稜,腹面平而光滑。花期4~6月,果期全年。(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266頁.圖594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70~1360m的平地、丘陵、山地、山谷水旁的灌叢或林中。分佈於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日本、朝鮮、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割取枝葉,晒乾。 藥材產於廣東、福建,廣西也產。
鑑別:枝條粗者達6mm,黑褐色,著生不定根,橫切面有髓。葉對生。枝端常帶有花序或果實。果實棕褐色,表面有稜線,頂端具宿萼,橫切面有2室。 以葉多,無根頭、雜質者為佳。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高階脂族醇、酮、豆甾醇、β-谷甾醇[1]和具細胞毒活性的烏蘇酸(Ursolic acid)[2]。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31。
[2] Planta Med 1988;54(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