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蕒

藥材名稱:白葉莓

名稱出處:《貴州中草藥名錄》

概況

基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白葉莓的根。

原植物:白葉莓Rubus innominatus S.Moore(Rubus xanthacantha Lévl.),又名刺泡(陝西)。

形態:灌木,高1~3m。枝拱曲,褐色或紅褐色,小枝密被絨毛狀柔毛,疏生鉤狀皮刺。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常3枚,稀於不孕枝上具5小葉,長4~10cm,寬2.5~5cm,頂端急尖至短漸尖,頂生小葉卵形或近圓形,稀卵狀披針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邊緣常3裂或缺刻狀淺裂,側生小葉斜卵狀披針形或斜橢圓形,基部楔形至圓形,上面疏生平貼柔毛或幾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沿葉脈混生柔毛,邊緣有不整齊粗鋸齒或缺刻狀粗重鋸齒;葉柄長2~4cm,頂生小葉柄長1~2cm,側生小葉近無柄,與葉軸均密被絨毛狀柔毛。總狀或圓錐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腋生花序常為短總狀;總花梗和花梗均密被黃灰色或灰色絨毛狀長柔毛和腺毛;花梗長4~10mm;花直徑6~10mm;花萼外面密被黃灰色或灰色長柔毛和腺毛,萼片5,卵形,長5~8mm,頂端急尖;花瓣5,近圓形,紫紅色,邊緣齧蝕狀,稍長於萼片;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著生於隆起的花托上,子房稍具柔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徑約1cm,桔紅色,初期被疏柔毛,成熟時無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281頁.圖2292)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2500m的山坡疏林、灌叢中或山谷河邊。分佈於中國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藥性

功效:止咳平喘,止血。

主治:小兒風寒咳喘,哮喘,崩漏。 ①《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治小兒風寒咳逆,氣喘。” ②《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用於崩漏,哮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品10~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