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裡開

藥材名稱:雞腳刺

名稱出處:《貴陽民間藥草》

概況

異名:三顆針(《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小檗科小檗屬植物安徽小檗的根。

原植物:安徽小檗Berberis chingii Cheng,又名皖贛小檗(《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落葉灌木,高約1m;枝微有稜角,或略呈圓柱形,有疣狀突起,老枝灰黃色。葉堅硬,矩圓狀橢圓形,長2~5cm,寬0.6~1cm,邊緣有2~8具刺狀微細短鋸齒,刺長0.5~1mm,齒距3~6mm,稀全緣,有少數顯著側脈,上面略有光澤,下面白色或灰黃色,有白粉。花8~12朵簇生,花梗長9~12mm;子房有2~3胚珠。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7mm,直徑約4mm,白色,有白粉,花柱宿存。(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767頁.圖1533)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灌叢中。分佈於安徽和江西。

生藥

採集:全年均可採挖,洗淨,晒乾。

鑑別:根圓柱形,稍彎曲,表面土褐色,有細縱紋,四周具多數鬚根。斷面黃白色,木質堅硬。

藥性

性味:《貴陽民間藥草》:“苦,寒。”

功效:清熱利溼,瀉火解毒。

主治:洩瀉,痢疾,溼熱黃疸,眼赤腫痛,瘡毒。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健胃,消炎。去眼熱,明目。” ②《貴州民間藥草》:“清火,解毒,健胃,明目。治溼熱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治痢疾:三顆針15g,委陵菜15g,青藤香3g。煎水,每天3次分服。” ②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治肝炎:三顆針9g,地星宿30g,石菖蒲9g,小木通9g。煎水內服。” ③《貴陽民間藥草》:“治風火眼赤腫痛:三顆針30g,鐵掃帚葉30g,十大功勞30g,黃連3g,硼砂3g,上冰片500mg。將前4味藥放入素砂鍋中,加清水1500g,煎1小時,再將硼砂加入,文武火煎半小時後,用白細布濾除藥渣,加冰片入藥水中,用玻璃瓶封裝,一星期後取用。用白燈草一條,調藥水點眼。” ④《貴陽民間藥草》:“治毒瘡發癢:三顆針15g,千里光15g,薄荷15g,食鹽10g,一級青茶15g。開水浸泡,蓋緊。取浸液溫洗傷處。”

單方應用:①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急性胃腸炎:三顆針根或莖30~60g。水煎服或代茶飲。” ②《貴陽民間藥草》:“治溼熱黃疸:三顆針30g,煎水喝。” ③《貴陽民間藥草》:“治火眼:三顆針用人乳磨,或用它蒸人乳,點眼。” ④《貴陽民間藥草》:“治黃水瘡:三顆針葉乾燥研末,撒於瘡上能收黃水;如發癢,可加麻油或菜油調敷。” ⑤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腫毒,丹毒,溼疹,燙傷,跌打損傷:三顆針莖適量去粗皮,焙乾為末,用水或麻油、凡士林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