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

藥材名稱:矮腳羅傘

名稱出處:《陸川本草》

概況

異名:珊瑚珠、雪下紅(《花鏡》),矮腳三朗(《植物名實圖考》),小羅傘(《陸川本草》),矮茶風、毛莖紫金牛(《四川中藥志》),醫藥師(雲南)。

基源: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雪下紅的根或全株。

原植物:雪下紅Ardisia villosa Roxb.

歷史:雪下紅始載於《花鏡》,其雲:“雪下紅,一名珊瑚珠,葉似山茶小而色嫩,藤本蔓延,莖生白色,夏末開小白花,結子秋青,冬熟若珊瑚珠,累累下垂,其色紅亮……。”從名稱、果實的形態,似系本種。

形態:直立灌木,高50~100cm,稀達300cm,具匍匐的根狀莖,初時幾全株被灰褐色或鏽色長柔毛或長硬毛,毛常捲曲,以後漸變無毛,莖除特殊的側生花枝外無分枝。葉互生,堅紙質,橢圓狀披針形或卵形,稀為倒披針形,長7~13cm,寬2.5~4cm,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近全緣或由於邊緣腺點縊縮成波狀細圓齒,兩面有腺點,以下面尤顯,葉上面除中脈外幾無毛,下面被密長硬毛或長柔毛,羽狀葉脈,側脈每邊10~16條,多少網結成邊緣脈,細脈不明顯,葉柄長5~10mm,被長柔毛。花兩性,5基數,單或復聚傘花序或傘形花序,著生於側生特殊花枝的頂端,花枝長3~20cm,被鏽色長柔毛,近頂端常有1~2片葉或退化葉;花長5~8mm,花萼帶紅色,僅基部連合,萼片長圓狀披針形或舌狀,兩面被毛,具密腺點;花瓣淡紫色或粉紅色,稀為白色,卵形至披針形,頂端急尖,無毛,有腺點;雄蕊較花瓣短,花葯披針形,背部多少具腺點,雌蕊與花瓣等長,子房卵圓形。果實圓球形,直徑5~7mm,成熟時深紅色帶黑色,被長硬毛或長柔毛,具腺點,宿存花萼包圍果實。花期5~7月,果期2~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218頁.圖439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00~1600m的山谷、山坡林下、石縫間或路邊林緣。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經緬甸至印度東部也產。

生藥

採集:秋、冬季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藥性

性味:苦、辛,溫。 ①《植物名實圖考》:“性熱。” ②《陸川本草》:“苦、辛,溫。” ③《四川中藥志》:“味淡,性溫。”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苦、辛,平。”

功效:祛風除溼,活血止痛,散瘀消腫。

主治:風溼疼痛,跌打腫痛,咳嗽吐血,寒氣腹痛。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損傷,風痛。” ②《陸川本草》:“根:接骨,活血,止痛,消腫。治損傷腫痛。” ③《四川中藥志》:“全草:治咳嗽吐血,氣痛及寒溼腰痛。根:治冷氣腹痛。” ④《福建中草藥》:“祛風除溼,通經活絡。” ⑤《全國中草藥彙編》:“治跌打腫痛,痢疾,癰瘡,咳血。” ⑥《新華本草綱要》:“治風溼骨痛,跌打損傷,吐血,紅白痢,瘡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搗碎酒炒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福建中草藥》:“治關節風溼痛:毛莖紫金牛幹根15~30g。水煎或調酒服。” ②《福建中草藥》:“治扭傷腫痛、久年積傷痛:鮮毛莖紫金牛藤莖15~30g。水煎調酒服,或用60~90g搗碎,浸酒2~3天,每次服30ml,日2~3次。”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治跌打腫痛;矮腳羅傘鮮葉搗爛外敷。” ④《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痢疾、癰瘡、咳血:矮腳羅傘6~12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