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前

藥材名稱:翻背白草

名稱出處:《貴州草藥》

概況

異名:白頭翁、澀疙瘩(《貴州草藥》)。

基源:為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簇生委陵菜的全草。委陵菜屬有200餘種;中國有80多種,約20種供藥用。

原植物:簇生委陵菜Potentilla turfosa Hand.-Mazz.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圓柱形,下部分枝。花莖鋪散或上升,長10~30cm,被伏生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基生葉為間斷或不間斷羽狀複葉,有小葉7~11對,連葉柄長4~15cm,葉柄被伏生疏柔毛或幾無毛,小葉對生或互生,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0.3~2cm,寬0.3~1.5cm,向基部逐漸縮小呈附片狀,頂端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常偏斜、邊緣有缺刻狀尖銳鋸齒,上面伏生短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下面幼時密被伏生柔毛,老時幾無毛或中脈伏生柔毛;莖生葉1~2,有小葉1~3對。花1~4頂生,疏散,傘房狀花序,花梗長3~4cm,被伏生疏柔毛;花直徑1~1.3cm,萼片5,卵狀三角形,頂端漸尖,副萼片5,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全緣或有2~3齒,與萼片近等長;花瓣5,黃色,倒卵形,頂端圓鈍,長於萼片一倍;雄蕊20,雌蕊多數,著生在微凸起的花托上,彼此分離,花柱側生至近基生,小枝狀,柱頭擴大。瘦果多數,光滑,萼片宿存。花果期8~9月。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600~3600m的山坡草地,竹林邊緣,分佈於雲南、貴州。

化學性質

參見翻白草條。

藥性

性味:《全國中草藥彙編》:“澀,涼。”

功效:利溼,解毒,鎮痛。

主治:痢疾,風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90g。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使用注意:忌生冷食物。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痢疾,風溼痛:翻背白草30~90g。水煎服。”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疔瘡:翻背白草適量,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