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線草根

藥材名稱:千日紅

名稱出處:《花鏡》

概況

異名:百日紅(通稱)。

基源:為莧科千日紅屬千日紅的花序或全草。千日紅屬全世界約100種,中國約2種。

原植物:千日紅Gomphrena globosa L.,又名火球花(北京),長生花(上海),千金紅(廣東),呂宋菊(廣西)。

歷史:千日紅始載於《花鏡》,稱:“本高二三尺,莖淡紫色,枝葉婆娑,夏開深紫色花,千瓣細碎,圓整如球,生於枝杪,至冬,葉雖萎而花不蔫。”所指即千日紅;《植物名實圖考》載千日紅圖亦系本種。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粗壯,直立,具分枝,有灰色長糙毛;節部稍膨大。葉對生,紙質,長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3.5~13cm,寬1.5~5cm,兩面皆有白色長柔毛,邊有睫毛;葉柄長1~1.5cm,有毛。花兩性。頭狀花序頂生,單一或2~3個,直徑2~2.5cm,常紫紅色,有時淡紫色或白色,基部有2片葉狀總苞;每花有一干膜質的卵形苞片;小苞片2,三角狀披針形,背稜有明顯細鋸齒,紫紅色;花被片5,披針形,外面密生白色綿毛;雄蕊5。花絲合生成管狀,頂端5裂。胞果近球形。花果期6~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610頁.圖1220)

生境與分佈:中國南北各地皆有栽培。原產美洲熱帶。

生藥

栽培:適於溫暖溼潤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排水良好的壤土都能種植。用種子繁殖,3~4月播種。直播,按行株距各26cm開穴點播,深約3cm,每畝用種250g。苗高7~10cm時間苗、補苗,每穴留苗2~3株。生長期中,注意中耕除草與肥水管理。亦可育苗移栽。

採集:7~9月採收,晒乾。藥材產江蘇、福建、四川、廣西。

鑑別:花序類球形,由多數小花密集而成,直徑1.5~2cm,基部常有葉狀總苞片2枚,綠色,下表面密被細長柔毛。小花基部有膜質小苞片3枚,外輪1枚,卵形,內輪2枚,三角狀披針形,紫紅色;花被5片,紫紅色,外面密被白色細長柔毛。胞果類球形。氣微,味淡。以花序大、色紫紅者佳。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全草含千日紅素Ⅰ、Ⅱ、Ⅲ、Ⅴ、Ⅵ(Gromphrenin Ⅰ,Ⅱ,Ⅲ,Ⅴ,Ⅵ)[1]及硝酸還原酶、亞硝酸還原酶和穀氨酸脫氫酶[2]。此外,還含有莧菜紅甙(Amaranthin)、異莧菜紅甙(Isoamaranthin)和4′5-二羥基-6,7-次甲二氧基黃酮醇3-o-β-D-葡萄糖甙及其甙元千日紅醇(Gomphrenol)[3,4]。

參考文獻

[1] CA 1967;67:73824q 。


[2] CA 1971;74:95681n 。


[3] Phytochemistry 1966;5;1037, 1967;6:703,1978;17(12):2138 。


[4] 藥學通報 1981;1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