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
藥材名稱:金葉子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
概況
異名:馬蝨子草、雲南克檑木(《雲南中草藥》),補骨靈、勞傷葉(《雲南中草藥選》)。
基源:為杜鵑花科金葉子屬植物雲南金葉子的葉。
原植物:雲南金葉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 W.W.Smith,又名毒羊葉,瘋姑娘(雲南),假吊鐘、美娥(廣西)。
形態:灌木或小喬木,高3~4m,稀5~6m。小枝灰褐色、無毛。葉柄長2~3mm,無毛;葉革質,橢圓狀披針形,長4~5cm,寬1.6~2cm,全緣,背面疏生黑褐色腺點。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粗壯,長約2mm,基部具1苞片,中部具1小苞片;花萼5深裂,裂片寬卵形,長1~2mm;花冠鐘形,淡黃白色,長約4.5mm,5淺裂,口部縊縮;雄蕊10枚,花絲被微毛。蒴果球形,直徑約6mm,具5稜。種子單側有翅。花期4~7月,果期7~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179頁.圖4312)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600~3200m的乾燥陽處。分佈於廣西、雲南和西藏。緬甸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冬季採收葉,晒乾。
藥性
性味:辛、澀,溫。有毒。
功效:散瘀止痛,祛風除溼,止血通竅。
主治:跌打損傷,外傷性昏迷,扭挫傷,腰腿痛,半身不遂,癱瘓,風溼性關節炎,外傷出血,骨折。 ①《雲南中草藥》:“發表溫經,活絡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溼麻木,外感風寒。” ②《雲南中草藥選》:“舒筋活絡。治骨折,風溼,跌打,癱瘓。”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15~0.3g;或煎湯,每次1片。
使用注意: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跌打損傷,外傷性昏迷,扭挫傷,腰腿痛,半身不遂癱瘓,風溼性關節炎,骨折、外傷性出血:金葉子乾粉1g。吞服。外用研細末,用少許吹入鼻腔或適量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