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

藥材名稱:蠶豆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異名:胡豆(《綱目》),佛豆(《益都方物略記》),

豆、仙豆、灣豆(《中國藥用植物誌》),夏豆(《上海常用中草藥》)。

基源:為豆科野豌豆屬植物蠶豆的乾燥種子。野豌豆屬全世界200種;中國約有50種。其中藥用的有約17種。

原植物:蠶豆Vicia faba L.,又名南豆(《蒙化府志》),馬齒豆(《臺灣植物名錄》),寒豆、秬豆、羅泛豆(《中國藥用植物誌》)。

歷史:本品始載於《救荒本草》。中國曆代本草多有記載。《綱目》謂:“南土種之,蜀中尤多,八月下種,冬生苗嫩可茹,方莖中空,葉狀如匙頭,本圓末尖,面綠背白,柔厚,一枝三葉,二月開花如蛾狀,紫白色,又如豇豆花,結角連綴如大豆,頗似蠶形,蜀人收其子以備荒歉。”上述記載與當今本品形態相符。但據文獻記載在宋以前稱豌豆為胡豆。據瞭解本品原產地中海沿岸至非洲北部。系張騫通西域引種故稱之為“胡豆”。

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8m,無毛。莖中空、四稜形。雙數羽狀複葉,葉軸先端無卷鬚,僅為針刺狀;小葉2~6,橢圓形至長圓形,長3.5~8cm,寬2.5~4cm,先端微缺或鈍,具小突尖,基部寬楔形;托葉半箭頭形,有鋸齒。花1~4(5),聚集於葉腋,長可達2~3cm;花萼鍾狀,膜質,萼齒5,披針形;花冠白色,帶紅色具黑色斑暈及紫色脈紋,旗瓣狹倒卵圓形,先端圓或微凹,翼瓣及龍骨瓣均較短;子房無毛,花柱頂端具髯毛。莢果肥厚,具海綿狀種隔膜,長4~10cm,寬約1.5~2cm。種子扁而近方圓形,青綠色,褐色或灰白綠色。花果期2~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476頁.圖2682)

生境與分佈:原產地中海沿岸至北非。世界各地廣為栽培。中國南北均產,品種達40餘種。

藥性

性味:葉:苦、微甘,溫。種子:甘,平。花:甘,平。

功效:莖:止血,止瀉。花:涼血,止血。果殼:利尿滲溼。種子:健脾利溼,祛風止血。

主治:莖:各種內出血,水瀉,燙火。葉:肺結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傷出血,各種無名腫毒,蛇傷。花:咳血,衄血,血痢,帶下,高血壓,中風,口眼歪斜。果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天皰瘡,黃水瘡。種子:水腫,腳氣,禿瘡,膈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莖、葉15~30g;花30g;果殼10~15g;種子適量。

參考文章

豆製品加工技術-五香蠶豆豆製品蠶豆秸稈種草菇食用菌幼齡蘋果園間作套種蠶豆果樹園藝蠶豆的需肥特點是什麼?糧食作物怎樣確定蠶豆的合理播種密度?糧食作物蠶豆有哪些優良品種?糧食作物中醫對蠶豆病辨證時有哪些要點內科中醫對蠶豆病毒邪內陷型是怎樣辨證施治的內科中醫對蠶豆病是怎樣認識的內科中醫對蠶豆病溼熱蘊結型是怎樣辨證施治的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