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

藥材名稱:菖蒲葉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錢蒲、菖蒲、石菖蒲(《綱目》、《植物名實圖考》),九節菖蒲(《滇南本草》),建菖蒲、小石菖蒲、隨手香(四川)。

基源:為天南星科菖蒲屬植物金錢蒲的葉。

原植物:金錢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

歷史:《綱目》載:“石菖蒲人家以砂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甚則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謂之錢蒲是矣”。這部分記述,應為本種。但栽培者系葉無劍脊之菖蒲。而金錢蒲是否為前述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修剪栽培而成,還有待考證。當前栽培的金錢蒲,個體很小,一般高僅3~5cm,應屬本種A.gramineus範疇,在野生條件下,也有金錢蒲生長,有的個體比栽培者更,似與石菖蒲難以區別,根據石菖蒲葉片質地薄,較寬大,揉之氣味辛辣;金錢蒲葉片厚,較窄小,芳香,手觸控之後香氣長時不散這些特性,仍可區分。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根狀莖較短,長5~10cm,橫走或斜伸,芳香,外皮淡黃色,節間長1~5mm;根肉質,多數,長可達15cm;鬚根密集。根狀莖上部多分枝,呈叢生狀。葉基對摺,兩側膜質葉鞘棕色,下部寬2~3mm,上延至葉片中部以下,漸狹,脫落。葉片質地較厚,線形,綠色,長20~30cm,寬不足6mm,無中肋,平行脈多數。花序柄長2.5~15cm。葉狀佛焰苞短,長3~14cm,為肉穗花序長的1~2倍,狹,寬1~2mm。肉穗花序黃綠色,長3~9.5cm,粗3~5mm,果序粗達1cm,果黃綠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成熟。(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360頁.圖754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800m以下的水旁溼地或石上。分佈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各地常栽培。

化學性質

根莖和葉含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為β-細辛腦(醚)(β-Asarone,順式)(1),石菖醚(Sekishone,即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其他還含細辛醛、欖香素、甲基異丁香酚、1-烯丙基-2,4,5-三甲基苯、異-4-丙烯基藜蘆醚、雙細辛醚[1,2,6]、黃樟醚與α-細辛腦(醚)(α-Asarone,或α-Asarol,反式)(2)[3,4]。根莖還含1,2-二甲氧基-4-(1′Z-丙烯基)苯[1,2-Dimethoxy-4-(1′Z-propenyl)benzene]、1,2-二甲氧基-4-(E-3′-甲基環氧乙烷基)苯(1,2-Dimethoxy-4-(E-3′methyloxiranyl)benzene)、1,2,4-三甲氧基-5-(1′Z-丙烯基)苯[1,2,4-Trimethoxy-5-(1′Z-propenyl)benzene]、1,2,4-三甲氧基-5-(2′-丙烯基)苯(1,2,4-Trimethoxy-5-(2′-propenyl)benzene)、1,2,4-三甲氧基-5-(E-3′-甲基環氧乙烷基)苯[1,2,4-Trimethoxy-5-(E-3′-methyloxiranyl)benzene)與1,2,4-三甲氧基-5-(1′E-丙烯基)苯[1,2,4-Trimethoxy-5-(1′E-propenyl)benzene][5]、其精油還含2,2,3,5-四甲基-苯並吡喃-4-酮(2,2,3,5-Tetramethyl,chroman-4-one)、白菖酮(Shyobunone)、2-異丙烯基-8,10-二甲基-雙環[4.4.0]癸酮-1]Isoproperyl-8,10-dimethyl-bicyclo[4.4.0]-deca-1-one-2][7]。

另含一新倍半萜:石菖蒲酮(Gramenone)[8]。

根莖和葉中還含有石竹烯(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氨基酸、有機酸、糖類等[9]。

附 另外,對同屬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化學成分研究報道較多,主要有苯丙素及其衍生物、單萜和倍半萜類、黃酮類、糖類、脂肪酸類、氨基酸及無機元素等等[10]。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 1982;13:387。


[2] 中草藥通報 1978;(6):1;1978;(7):1。


[3] 中成藥研究 1984;(1):26。


[4] 中藥通報 1984;9(1):12。


[5] Phytochemistry 1989;28(9):2319。


[6] 色譜 1993;11(5):267。


[7] 色譜 1993;11(6):335。


[8] 植物資源與環境 1993;2(3):22。


[9]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詞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13。


[10] 陰健.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2).中醫古籍出版社,199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