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牙皁
藥材名稱:秧雞
名稱出處:汪穎《食物本草》
概況
異名:水雞、秋雞(《動物學大辭典》)。
基源:為秧雞科秧雞屬動物秧雞的肉。秧雞屬全世界約21種,中國有2種。
原動物:秧雞Rallus aquaticus Blyth
形態:體長約300mm。頭小;嘴比頭長,基部赤色,先端淡黑。頸長,上體羽毛暗灰褐色,帶黑色斑紋,頭部斑紋尤為顯著。兩翼表面大半灰褐。下體褐色,兩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間,羽端白色,腳帶赤褐色,前趾頗長,約與嘴等長,趾無蹼。
生境與分佈:棲息於沼澤或近水草叢中。繁殖於中國東北和河北一帶,遷福建、廣東一帶越冬。
生藥
採集:捕捉後,去毛,剖腹除去內臟;取肉鮮用。產於中國東北和河北,廣東、福建等地。
化學性質
主要含有酯蠟(Ester Waxes)、三酯蠟(Triester waxe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1]。酯蠟中主要是直鏈烷醇(n-Alkanols)、甲基取代的脂肪酸,其中有2,6,10-和4,8,12-三甲基取代的脂肪酸。三酯蠟主要是正構脂肪酸、正構烷醇、烷基羥基丙二酸(Alkylhydroxymalonic acids)的酯類化合物。
參考文獻
Biochem Syst Ecol 1975;3(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