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芝麻

藥材名稱:二色補血草

名稱出處:《甘肅中草藥手冊》

概況

異名:燎眉蒿(甘肅),禿子花(陝西),蒼蠅花(寧夏),白花菜棵(河南)。

基源:為藍雪科補血草屬植物二色補血草的帶根全草。補血草屬全世界有180餘種;中國18~19種,4~5種入藥,均為民間草藥。

原植物:二色補血草Limonium bicolor(Bunge)O.Ktze.(Statice bicolor Bunge)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0~70cm,全體光滑無毛。莖叢生,直立或傾斜。基生葉匙形或倒卵狀匙形,長2~7cm,寬1~2.5cm,頂端鈍而具短尖頭,基部下延成狹葉柄,疏生腺體。花序為具有密聚傘花序的圓錐花序,有不育小枝;苞片紫紅色;花萼漏斗狀,長6~8mm,萼筒倒圓錐狀,長2~3mm,具柔毛、裂片5,白色;花瓣淡黃色,基部合生,頂端深裂;雄蕊5,下部1/4與花瓣基部合生;花柱5,離生,無毛,柱頭圓柱狀,子房矩圓狀倒卵形。蒴果具5稜,包於萼內。花期7~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289頁.圖4532)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濱鹽鹼地及沙丘草地上。分佈於華北及寧夏、青海、陝西、甘肅、河南。蒙古東部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春季萌芽時或秋、冬季採收。除去泥沙及雜質,晒乾。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性味:甘、苦,平。 ①《甘肅中草藥手冊》:“淡,微溫。” 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③《陝西中草藥》:“澀、苦,平。”

功效:補血,止血,散瘀,調經,益脾,健胃。

主治:崩漏,尿血,月經不調。 ①《甘肅中草藥手冊》:“補血益氣,活血調經。治病後體弱,消化不良,月經不調。” 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子宮功能性出血,宮頸癌及其它出血。” ③《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止血活血。治腎盂腎炎,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