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瓜

藥材名稱:費菜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異名:白三七、馬三七(《湖南藥物志》),回生草(《福建中草藥》),養心草(《福建民間草藥》),堪察加景天(《拉漢藥用植物名稱和檢索手冊》)。

基源:為景天科景天屬植物費菜的帶根全草。

原植物:費菜Sedum kamtschaticum Fisch.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具木質而粗的根狀莖,上部分枝。葉互生,幾無柄,葉片肉質,倒披針形至狹匙形,長2.5~5cm,寬5~12mm,基部漸狹,葉緣上部有鈍鋸齒。聚傘花序頂生,花疏鬆排列;萼片5,近披針形,長3~4mm;花瓣5,橙黃色,披針形,長約8mm;雄蕊10,長與花瓣稍等長,鱗片橫長方形;心皮5,開花時直立,果時呈星芒狀開展,基部約2mm處合生。種子倒卵形,褐色。(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89頁.圖1907)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300~1800m的河溝坡上或石上。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古。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宜溫暖向陽環境,能耐旱。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好。用分株繁殖,於3~4月挖起老蔸,按植株大小分成若干小蔸,並將部分老根剪除,然後以株行距各25cm開穴栽種,每穴栽1~2蔸。栽後覆土壓緊,再蓋上廄肥或草木灰。生長期中注意勤除雜草,追肥2~3次。雨後注意排水,預防根腐病的發生。

採集:夏、秋季採收全草或根,鮮用或晒乾。

化學性質

含馬慄樹皮素、楊梅樹皮甙、金絲桃甙、異楊梅樹皮甙(Isomyricitrin)、棉花皮素(Gossypetin)、棉花皮甙(Gossypin)[1]、槲皮素、山柰酚[2]、楊梅黃素3-葡萄糖甙(Myricetin 3-glucoside)、楊梅黃素3-半乳糖甙(Myricetin 3-galacoside)、楊梅黃素3-O-[β-D-(6″-沒食子醯)]-葡萄糖甙、楊梅黃素3-O[β-D-(6″-沒食子醯]半乳糖甙[3],並含0.9%~5.1%的熊果甙(Arbutin)[4]。

參考文獻

[1] CA 1975;83:1607341。


[2] CA 1975;82:28479e。


[3] CA 1979;90:200279t。


[4] CA 1987;106:13530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