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風
藥材名稱:山風
名稱出處:《福建藥物志》
概況
異名:香艾納(《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馥芳艾納香的全株。艾納香屬全世界有80餘種,中國約30種。
原植物:馥芳艾納香Blumea aromatica DC.
形態:粗壯草本或亞灌木。莖直立,高50~300cm,基部徑約1cm或更粗,木質,有分枝,具粗溝紋,被粘絨毛或上部花序軸被開展密柔毛,雜有腺毛。葉腋常有束生的白色或汙白色糙毛;下部葉近無柄,倒卵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20~22cm,寬6~8cm,基部漸狹,頂端短尖,邊緣有不規則粗細相間的鋸齒,在兩粗齒間有3~5個細齒,表面被疏糙毛,背面被糙伏毛,脈上毛較密,雜有多數腺體,側脈10~16對,背面多少凸起;中部葉倒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2~18cm,寬4~5cm,基部漸狹,下延,有時多少抱莖;上部葉較小,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排成疏或密具葉的大型圓錐花序;總苞圓錐形或鐘形,長0.8~10mm,總苞片5~6層,綠色,草質或幹膜質,外層長圓狀披針形,長2~4mm,頂端鈍或稍尖,背面被毛,雜有腺體;花托平,蜂窩狀,徑2,5~3.5mm;花黃色,雌花多數,細管狀,長6~7mm,頂端2~3齒裂,裂片有腺點;兩性花花冠管狀,向上漸寬,長約10mm,裂片三角形,有疏或密腺體,少有疏毛。瘦果圓柱形,有稜12,長約1mm,被柔毛;冠毛棕紅色至淡褐色,長7~9mm。花期10月至次年3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5卷.18頁.圖版3.1-7)
生境與分佈:生於低山林緣、荒坡或山谷路邊。分佈於中國西南及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辛、微苦,溫。
功效:祛風消腫,活血止癢。
主治:風溼性關節痛,溼疹,面板瘙癢,外傷出血。 《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用於風溼骨痛。”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9~15g,或煎湯衝酒服。外用:煎湯薰洗、搗敷或研粉幹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