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蓮花

藥材名稱:大飛揚

名稱出處:《廣西中藥志》

概況

異名:羊蹄藤、蝴蝶風(《廣西中藥志》),夜合葉(《貴州藥用植物目錄》),夜關門、馬鞍葉(雲南)。

基源:為豆科羊蹄甲屬植物鞍葉羊蹄甲的枝、葉和根。羊蹄甲屬植物全世界約600種;中國有40種、4亞種。

原植物:鞍葉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 Wall.ex Benth.(Bauhinia faberi Oliv.;Bauhinia enigmatica Prain;Bauhinia bonatiana Pampeu),又名馬鞍葉羊蹄甲(《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馬鞍葉(《全國中草藥彙編》),馬鞍羊蹄甲(《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直立或攀援小灌木;小枝纖細,具稜,被微柔毛,後脫落。葉紙質或膜質,近扁圓形;長3~6cm,寬4~7cm;先端2裂幾達中部,裂片先端圓鈍,基部近截形,寬圓形或淺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柔毛及松脂質丁字毛,基出脈7~9(11);托葉絲狀,早落;葉柄纖細,長0.6~1.6cm,具溝,略被柔毛。傘房或總狀花序側生,連總花梗長1.5~3cm;花7~10朵以上,密集;總花梗短與花梗均被短柔毛;苞片線形,錐尖,早落;花蕾橢圓形,被柔毛;花托陀螺形;萼佛焰狀,裂片2;花冠白色,倒披針形,長7~8mm,具羽狀脈紋;二體雄蕊(5+5),花絲長5~6mm,無毛;子房被茸毛,具柄,柱頭盾狀。莢果長圓形,扁平;長5~7.5cm,寬0.9~1.2cm,兩端漸狹,中部兩莢縫近平行,先端有喙,嫩時被柔毛,後漸脫落,成熟時開裂,果瓣革質,開裂後扭曲。種子2~4,卵形,略扁平,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9卷.第162頁.圖版53:1-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800~2200m山坡河邊草地、疏林或灌叢中。分佈於中國西南及甘肅、湖北、廣西,現中國南部各省均有栽培。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乾燥處。

藥性

性味:苦、澀,平。

功效:清熱潤肺,斂陰安神,除溼,殺蟲。

主治:百日咳,心悸失眠,盜汗遺精,瘰癧,溼疹,疥癬。 ①《廣西中藥志》:“去溼毒,殺蟲止癢。治天泡瘡、頑癬及一切面板溼毒。” ②《貴州草藥》:“潤肺止咳,清熱斂陰,止痛安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用

配伍應用:①配梨皮,治秋燥咳嗽。 ②配百部,治百日咳。 ③配辰砂草,治心悸、失眠。 ④配金櫻子,治遺精、遺尿。 ⑤配苦楝根皮,治溼疹、疥癬。

方選和驗方: ①《貴州草藥》:“治百日咳:大飛揚葉、百部、豬苦膽(烘乾)各等量,研末。日服3次,每次1~3g,空腹時用開水吞服。” ②《貴州草藥》:“治心悸失眠:大飛揚葉根、公雞頭、澀疙瘩根各15g,石菖蒲、辰砂草各10g。煨水服。” ③《福建藥物志》:“治血尿:鮮飛揚草、鮮金絲草各30g,鮮烏韭、紅糖各15g。水煎服。或大飛揚30~60g,冰糖15g。水煎服。”

單方應用:①《貴州草藥》:“治九子瘍:大飛揚葉根搗絨敷患處。” ②《福建藥物志》:“治痢疾:大飛揚草、鐵莧菜各30g,水煎衝白糖服。” ③《廣西本草選編》:“治痢疾,腸炎,急慢性腎盂腎炎,尿路感染,小兒消化不良:鮮大飛揚草15~60g,水煎服。” ④《廣西本草選編》:“治癰瘡:用鮮大飛揚全草搗爛外敷。” ⑤《廣西本草選編》:“治小兒膿皰瘡:用鮮大飛揚全草水煎外洗。” ⑥《貴州草藥》:“治筋骨疼痛:大飛揚葉根15~30g,泡酒服。”

食療:《貴州草藥》:“治盜汗,遺精,夜尿多:大飛揚葉根30g,菌子串、仙茅根、金櫻子各15g。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