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番荔枝

藥材名稱:篦梳劍

名稱出處:《福建中草藥》

概況

異名:小石劍(《福建中草藥》),劍葉卷蓮、天蜈蚣(《湖南藥物志》),斬蛇劍(《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矛葉蹄蓋蕨、單葉雙蓋蕨(《浙江藥用植物志》)。

基源:為蹄蓋蕨科假雙蓋蕨屬植物假雙蓋蕨的全草。

原植物:假雙蓋蕨Triblemma lancea(Thunb.)Ching[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又名斬蛇劍、水劍(廣西),蛇蓮、斬龍劍(四川)。

形態:植株高15~40cm。根狀莖細長,橫走,具黑色闊披針形鱗片。單葉,疏生;葉柄長5~16cm,中部以下密生鱗片;葉片紙質,無毛,狹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0~25cm,兩端漸尖,中部寬1.5~2.5cm,全緣或淺波狀;側脈羽狀,每組有小脈3~4條。孢子囊群條形,長4~8mm,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1脈上,單一或偶有雙生一脈上;囊群蓋圓形。(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卷.188頁.圖37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1600m的溪旁或林下酸性土或石上。分佈於中國華東、西南及廣東、廣西。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全草,鮮用或晒乾。

藥性

性味:寒,苦。 ①《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寒,苦、澀。” ②《福建中草藥》:“微苦,寒。” ③《湖南藥物志》:“苦、澀,微寒。”

功效: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排石健脾,止血鎮痛。

主治:肺結核咳痰帶血,熱淋尿血,目赤腫痛。 ①《新華本草綱要》:“尿路感染,泌尿繫結石,血尿,感冒高熱,白喉,小兒疳積,肺結核咳血,跌打損傷,瘡疥,蛇咬傷,燒燙傷,骨鯁喉,並可拔刺及竹、木入肉。” ②《福建中草藥》:“清熱涼血,利尿通淋。” ③《湖南藥物志》:“消食利尿,止血。” ④《貴州藥用植物目錄》:“治咳嗽,腰痛。” ⑤《溫嶺縣藥物資料名錄》:“治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6g。外用:搗爛擦,或搗爛浸酒,外搽傷口周圍。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湖南藥物志》:“治吐血:單葉雙蓋蕨9g,杉木尖15g,烏泡尖6g。水煎服。”

單方應用:①《湖南藥物志》:“治白喉:單葉雙蓋蕨15g,水煎服。” ②《福建中草藥》:“治肺結核咳血,肺熱痰中帶血:鮮篦梳劍30~90g,水煎服。”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治毒蛇咬傷:篦梳劍根狀莖適量,搗爛浸酒,外擦傷口周圍。” ④《湖南藥物志》:“治雞爪風:單葉雙蓋蕨9~15g。水煎服。” ⑤《湖南藥物志》:“治腳癬:單葉雙蓋蕨葉搗爛,擦患處。擦後忌下水。” ⑥《福建中草藥》:“治熱淋,尿血:鮮篦梳劍60~120g,水煎服。”

食療:①《湖南藥物志》:“治小兒疳積:單葉雙蓋蕨30g,煮雞蛋吃。”

②《湖南藥物志》:“治腰痛:單葉雙蓋蕨根30g,燉豬蹄食。”